|
9·18 回忆是血色的铭记是刻骨的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19日09:20 每日新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徐燕段毅刚
昨天是“ 9·18”事变72周年纪念日,一位名门之后和一位熟知那段历史的老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年轻一代记住那段历史。
名门之后
那一天是中国人永远的痛
名人之后李惠兰讲述将军奋勇抗日事迹
今年 71岁的李惠兰是原国民党 29路军军长宋哲元的外甥女,是一名历史教授。“ 9·18”事变发生后,29路军是打响抗日战争第一炮的军队,并取得了胜利。作为名门之后,李惠兰老人虽然退休了,但她仍然在收集并研究那段历史,闲暇时间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反复讲给年轻一代。
昨天下午,在李惠兰老人的家中,老人拿出了一本自己写的历史书和当年的一些照片资料。她指着其中一张“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书法作品说:“这个就是我舅舅———宋哲元军长当年写下的志愿,这个志愿先成为鼓舞29路军将士的口号,继而又成为全国人民的抗日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29路军取得了喜峰口战役的胜利,这个口号也变得无人不知。”
提起那段历史,李惠兰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据老人介绍,“9·18”事变发生后,当时驻扎在东北的军队刚开始在上级不抵抗的命令下连连败退,直到29路军在喜峰口向日军开了第一炮,才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大幕。当时日军的装备远比29路军精良,但他们还是打得日军溃不成军。喜峰口战役胜利后,29路军又连续取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随后宋哲元军长率领29路军来到了天津,在天津住了 4年,29路军的大刀队也成了天津人民家喻户晓的勇军,现在的蓟县还埋有当年大刀队勇士的遗骨。
李惠兰老人说,现在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已经对那段历史有些淡忘了,但这一天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却是永远的痛。爱国主义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纪念日到来时,建议老师们专门腾出一点时间,跟孩子们讲讲那段历史,记住那段历史。
收藏老人
讲述那段历史教育后来人
何志华老人向孩子们讲述那段历史
老人收藏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照片
家住南开区东南角的65岁老人何志华是一名专门收藏历史资料的爱好者,他收藏的物品,从图片到旧报纸,以及各种记录当时官员任免情况的证明书等。何志华不仅收藏这些资料而且反复研究,“9·18”事变后中国以及当时天津的情况,都能从他收藏的资料中得窥。
昨天下午当记者赶到他家时,老人正把自己收藏的一些照片和文字资料拿出来,看到几名放学的小学生从家门前经过,何志华把他们叫到跟前询问他们昨天是什么日子。见孩子们不知道,老人把他们领到了自己家中说:“今天是‘9·18’事变纪念日,72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从这一天开始,中华民族便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直至1945年打败日军。”几名小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虽然他们没听明白何志华老人的话,但他们被老人手中的图片吸引住了,见孩子们对这些图片感兴趣,老人举起了图册,一边指着上面的图片,一边讲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你们看,这张图片是当年跟随日军进城的一个日方摄影记者拍下的。”“这张是1945年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情况。”孩子们听完何志华绘声绘色的讲解,表示一定要记住那段历史,孩子们离开时,老人还一个劲儿叮嘱孩子今后要多了解一些历史。
何志华说,虽然他不能到学校给这些孩子专门上一堂课,但能让身边的孩子们知道“9·18”,并把这段历史讲给他们,也算让自己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纪念日。
本版撰文新报记者 徐燕 本版摄影新报记者 段毅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