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在北京胸科医院,来自三家建筑集团的“铁军”,只用八昼夜就抢建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病区,打赢了本市抢建非典定点医院的第一场战役。北京市建委重大项目处处长冀岩作为现场总指挥,见证了这缔造奇迹的八天八夜。
这活儿危险,但没人推托
4月19日晚上,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紧急召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扩建胸科医院事宜。深夜12时,市建委连夜召集五大建筑集团领导开会,布置任务:建工集团承担胸科医院新病区建设任务,包括92间病房共6200平方米;城建集团负责医院原有病房改造和上下水管线铺设;中建一局负责新建一栋1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食堂;住总集团和城乡建设集团待命。
当时,胸科医院已住进了非典确诊患者,而且还在陆续接收病人。几家企业的老总都知道接这活儿危险,但没一个人推托。
疫情日趋严重,扩建医院工程十万火急。从那天开始,作为现场总指挥,市建委重大项目处处长冀岩就扎在了胸科医院,协调工程各项事宜。
工人分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管理人员则日夜盯在现场。现场没有可供休息的房屋,大家累了,就在车里或倒在墙边打个盹。就这样,拼了八天八夜。
工程完工后,冀岩倒是被累病了,发起了高烧,被隔离。确定不是非典后,他又主动请缨到其他工地作战。
工地离非典病房只有7米
冀岩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当时胸科医院已住进了确诊非典患者,敢进去就是好样的。”
建工一建施工的新建病区处境最“危险”。工地北面就是住有病人的非典病房,最近处仅相隔7米,而工地东南是医疗垃圾焚烧炉。
工人们看到医务人员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而施工人员仅戴着两层口罩。被非典病毒感染怎么办?——工人们有点没底了。
负责现场指挥的一建公司副经理张兵急了,可他又不能发火。“听专家说与非典患者相隔3米外是安全距离,现在咱们离着病房有7米呢。”张兵耐心和工人们说,“我也上去,陪着你们一起干活。”于是,张兵站在了作业面距离非典病房的最近处,一直陪着工人们干完活。
“其实遇到那种情况我心里也发怵,但我必须站上去,才能稳定军心。”张兵事后说。
那段时间,张兵一步也没离开过工地,可他给70多岁的母亲打电话时却撒谎说,工地上没非典患者,自己每天回城里的单位睡觉。
一边喷消毒液一边施工
冀岩介绍说,整个改扩建工程最危险的一战要算是污水管线作业了,也就是把新铺设好的污水管线与医院原有的污水管线连接起来。整道施工工序如果操作稍有疏忽,施工人员就有可能被病区排出含有非典病毒的污水感染。
承担这项任务的是城建三公司抢险大队。他们制订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大队书记张建泉带着5位勇士,全部穿着防护服投入作业。打开原污水井盖,浊气扑面而来。队员们一边不停地在作业面喷洒消毒药液,一边凿洞接管,仅用40分钟,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战斗。
5月2日,胸科医院按计划收治转院的非典病人。“这是快速施工的奇迹。”有关领导这样评价胸科医院改扩建工程。在这个奇迹背后还有一个奇迹:这次改扩建工程累计投入劳动力2万人次,无一人在施工中被感染。
信报记者 白延龙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