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认为延安宝塔不会倒塌 倾斜滑坡之说系炒作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03日09:31 东方网-解放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昨天,刚刚返程的陕西省政府特派赴延安调查组组长梁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根据实地观测调研,我们的结论是,延安宝塔所谓的倾斜并不影响安全,所谓的山体滑坡可能性很小,目前不存在危险。”
这大大出人意料———最近整整一个月的举国惊动:延安宝塔这个国宝级的文物、革命圣地的象征,山要滑坡,塔已倾斜,治理保护“迫在眉睫”!当地媒体最初的报道迅传全国成焦点。就在上周,延安宝塔山管理处通过媒体发出倡议书,“请全国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捐款账号、电话一一公布。也是听说事态严重,陕西省计委、国土资源厅、文物局、财政厅等相关部门迅疾组建联合特派小组,紧急赶赴延安,孰料实地调查是宝塔无恙。
究竟是怎么回事?
倾斜:不足为怪
所有报道“宝塔之危”的一大力证,是测量表明宝塔向西北方倾斜达305毫米,就此,延安宝塔俨然岌岌可危。
真的如此吗?陕西省调查组梁组长电话里断然否认———古建筑领域里有句行话叫“十塔九斜”,特别像始建于唐朝的延安宝塔,距今已1000多年,出现倾斜毫不稀奇。同在陕西,有座高仅27米的千年古塔,倾斜多达1米,尚被古建筑专家们公认无危,而今高出近一倍的44米延安宝塔,倾斜还不到1米的三分之一。“另外,没有一座建筑能做到绝对的垂直精准,即便是现代建造的国际一流水准,像你们上海的金茂大厦,倾斜度也被允许在楼高的千分之一范围内。更何况,延安宝塔是1000多年前的建造水平,即使当初建造时就倾斜了305毫米,也决不足怪。”
省调查组的质疑,还集中在“305毫米”缺乏对比上———“这个数据只是1993年的测量数据,前后再没有过任何测量数据可供比较。宝塔什么时候出现倾斜?倾斜是否正在加剧?这些都无从判断。”
倒是某大报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全国独此一家的报道说,在1993年测出塔斜305毫米的10年后,“最新测量数据表明,宝塔倾斜加剧为350毫米。”撰文记者电话里亲口说,这是文中提到的陕西省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在今年8月的最新测量数据。
这还得了?10年就斜了45毫米,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宝塔恐怕就要倒了。记者赶紧联系到长安大学地质院,可万万没有想到,该院彭院长同样亲口告诉记者:“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从来就没去测量过延安宝塔的倾斜度。”记者随即问遍宝塔山管理处、延安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均不知“350毫米”一说从何而来。这个至关重要的数据,成了谜一样的所在。
赶紧现在测一次呀,如果宝塔确实在加剧倾斜,那可事关重大。然而,宝塔山管理处李少贵副主任答复记者的是,宝塔倾斜“警报”发出快一个月了,至今没有去测量。记者再三追问,李副主任吐露实情:“我看也没啥严重的。”省调查组梁组长告诉记者,离开延安前,已要求当地加强监测,“如果倾斜确实严重,有关部门必须立即找人测。”
那到底现在延安宝塔的倾斜是否“加剧”到350毫米呢?其实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必忧心,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我国权威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老先生告诉记者,古塔的倾斜度只要没超过5度,一般都是安全的。据此推算,44米高的延安宝塔,最大倾斜的安全临界点大约是:3800毫米。
滑坡:危言耸听
延安宝塔第二个被广泛报道的“危险”是,由于多年雨水冲刷,宝塔山山体严重滑坡,最近处仅距宝塔19米,“威胁严重!”
“实际的情况是,19米的滑坡已不知存在多少年了。我们特地找出当年红军进驻时的照片细细比对,如今的宝塔山山体面貌没有出现异常变化。根据监测数据和那天正好下大雨时我们的实地查看,也没发现有任何迹象能表明,山体会发生松动垮塌滑坡。”省调查组梁组长的回答,再次出人意料。
这位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向记者介绍,19米听起来似乎危险,但科学地根据宝塔山地质构造进行理论分析,这里唯一会诱发山体滑坡的因素,是雨水下渗导致土层黏结力的减弱。“但宝塔山早有防备,整个山顶平台的地表统统做过硬化处理,上下多达3层:最上面铺砌一层5厘米厚的水泥砖,中间浇注一层10厘米厚的混凝土,下面黏贴一层10厘米厚的白灰沙石混合土。同时,山顶修筑了密密麻麻的排水沟渠,一旦有水,会立即被引开下山。另外,19米处的滑坡面上,早种满了大片松柏树保持水土,根系发达着呢。我看,抽象地提出‘滑坡’没根据。”
那么,有媒体称“19米处滑坡严重”,以至宝塔“地面射灯已悬在空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专职现管的宝塔山管理处李副主任,及前两天刚去现场看过的延安市文物局呼副局长的回答斩钉截铁:“所有射灯都好端端在地面上,根本不存在所谓悬空一说。”
无恙:国之大器
似乎让人找不着北了———难道说,延安宝塔之危,是彻彻底底的空穴来风,完完全全没半点危险?
“当然不。”省调查组梁组长向记者表示,宝塔山毕竟有过几十厘米的滑坡,国之重地的延安宝塔,治理必须防微杜渐,“以防万万一”。
治理方案是怎样的呢?事关国家重点文物、中国革命圣地的千秋稳固,当然值得关注。梁组长透露道,通俗地说,就是在滑坡斜坡面的下半段,每隔几米就打下一根两米见方的钢筋水泥大桩,深及山底岩体,形成一排“铜墙铁壁”,撑挡山体不下滑。同时在滑坡表面,浇注混凝土,使山体结成“铁板一块”。再就是动迁山下居民,消除取土危及山体的隐患。“不过,目前的方案存在一个难题,就是水泥浇注如何与文物风貌相一致,我们正考虑如何改进完善,最后一定让延安宝塔风貌不失、巍然不倒。”
但这就奇怪了———治理方案还没确定,预算资金也尚未知,怎么就公开向全国搞起了募捐?宝塔山管理处李副主任倒也坦白:“就为了引起关注。”他还告诉记者,募捐款已收到3万余元,其中1万元是他们本单位职工集体捐出的。
……
我们无法释怀———延安宝塔,它如此显著深刻的视觉形象,堪称中国革命圣地“第一标志”。然而如今,却被莫名地卷进一场不负责任、以讹传讹的起哄炒作中。
但我们已经可以放心———延安宝塔,这座“国之大器”,非但今天不存在所谓“倾斜之危”,而且在陕西省“以防万万一”的妥善方案呵护下,相信它的明天也无恙。本报记者郭泉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