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样的标语,在我省农村随处可见。然而,永州市的宁远、蓝山、道县三个县的老师提起教育却有些心酸:因为这三个县从2000年开始,师范类的大中专毕业生要加入教师队伍,首先就得交一笔数额不小的教师入编费。这些入编费还年年涨价,开始是4、5千元或者7、8千,到今年每个新教师要缴纳的入编费,最多的一个县已经达到了16000元,少的也要8000元。由于当地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000多元,这笔被冠以“教育捐资款”的入编费对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数字。因为没有钱,一位非常热爱教育事业的毕业生,不得不含泪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新疆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对教育的热爱。更多人因为交不起钱无法参加工作而被迫外出打工。交上钱的毕业生也都是东挪西借,欠上一屁股债。一些无可奈何的学生、家长只好联合起来上访告状。
8月20号,记者来到宁远、蓝山采访,见到了交了钱才上岗的一名教师,这位年轻的老师谈起入编费时气得满脸通红。因为害怕打击报复,他不愿向记者透露太多的实情,他只是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记者。
记者:“你交了5000块钱?”
老师:“我交了8000。”
记者:“在哪里交的钱?”
老师:“在教委的财政股。”
记者:“收据上开的什么?”
老师:“就业押金。对这种收费我感觉有点想不通,现在在私营企业打工还不收押金呢。”
记者:“现在工资多少?”
老师:“541块。”
记者:“小学还是中学?”
老师:“中学。”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他的同学因为交不起钱,很多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他也想出去,但当时母亲有病,临终前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让他教书,他只好东挪西借凑齐了8000块钱了却了母亲的心愿。
记者随后来到了宁远县教育局,见到了李有才局长,对于收取入编费的问题,李局长爽快的承认:“象我们县目前老师的结构情况是这样的:学龄段的结构矛盾,象高中教师、初中教师欠那么一点点,象小学教师是超编的。城区这一块超编了,但一些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却不足。总的来说教师的总量超编了。但是从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需要人,我们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给我们教育开了个口子,允许我们从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部分老师。今年的指标是本科生50个,专科生50个,其中本科和英语专科不收费。”
记者:“既然编制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招这批老师呢?”
李局长:“老师不能断代,也要逐渐逐渐补充,如果不补充一些新人,到时就会形成断层。”
记者:“你们招聘的标准是什么?”
李局长:“反正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择优聘用’。”
记者: “‘择优聘用’为什么还要收取入编费呢?”
李局长:“根据这个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一方面尽量提供岗位给我们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但是我们县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收取一定的入编费,因为是双向选择,是自愿嘛。我们事先都公布了,就是招聘的条件、对象、考试的内容、怎么聘用、怎么交钱都进行了公告。如果认为你需要,你愿意交钱,我们就接收你,不强迫,你不愿意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记者:“向新老师收取入编费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局长:“也是从人家那里学的。”
记者:“这笔钱用来干什么?”
李局长:“作为财政收入。由财政局纳入预算,安排使用。”
据记者了解,宁远县收取教师入编费开始于2001年,做出这一决定的是宁远县政府常务会。记者要求采访县里的有关领导,但被告知领导们都找不到,所以只好采访直接收取这项费用的县财政局。对于收教师入编费的事,宁远县财政局局长陈勇军是这样说的。
陈勇军:“按照上面的政策,财政收这个钱也是不应该收的。”
确实,在就业问题上,我们国家的政策历来都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竞争上岗,教师上岗如何落到良莠不分,惟“钱”是举的地步呢?陈局长倒是讲了句实话,他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陈勇军:“我们是个穷财政,人平财力在全省都是最低的,7、80万人口人平财力还不到100块,但是现在财政供养的人口是13600多人。所以这就有个矛盾,一个是人才需求矛盾,一个是财政供养。”
但陈局长同时认为,向大中专毕业生收取入编费是合理的。他说:“这样的人才可要可不要,一方面是体制方面的问题,要照顾一些人进来,要进来嘛,要找饭吃,要就业,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控编,但财政又要控制吃皇粮的,只有这个办法。大家公平竞争,财政也收一点钱,但这些钱我们有拨给了教育局,作为教育发展资金。用于教育设施,扩大教育规模。”
记者:“开的什么发票呢?”
陈勇军:“开的行政事业收款收据。这个钱没有用到别的地方去。并不是财政要他这个钱,这只是个手段。就是要控制他进编,因为本身吃皇粮的人太多了。想我们招的这些人,就是千方百计要挤进来,实际上是设置一道门槛,不许他吃皇粮。”
我们知道,地方教师核编定岗是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具体需要来确定的,这与收取“入编费”根本没有关系。试想,如果真要通过收取“入编费”来改变地方教师的编制名额,那是何等可怕的事情。但遗憾的是,教师上岗先交费的事情在蓝山县和道县同样存在,只是每个县对于这笔费用的名目不同。蓝山县教育局长唐志雄告诉记者:“我们县里收取的这个钱叫作“企业解困金”,这笔钱用于企业下岗工人。因为县里财政困难,拿不出钱来解决企业下岗工人生活问题。”
记者:“从2001年开始收的吧。”
唐志雄:“是的。”
记者:“收多少呢?”
唐志雄:“1万4。”
记者:“今年呢?”
唐志雄:“还没定。”
记者:“今年的考试考完了吗?”
唐志雄:“考完了。”
记者:“招了多少呢?”
唐志雄:“23个。”
据记者了解,今年蓝山县对每位新上岗的老师将收取16000元的所谓“企业解困金”,道县是12000到14000元,至于为什么要收取这样的费用,县里有关领导的答复依然财政困难。据记者了解,目前永州市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两个省级贫困县,但蓝山和道县都不在其列。
国务院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必须经省级以上物价部门批准, 但习惯用经济杠杆调节各项工作的某些官员,只顾目的而不择手段,居然用乱收费的办法来控制“吃财政饭”的人。
在采访中,很多老师始终只通过电话与记者联系,不肯露面,他们说,如果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我们的报道可能会给老师们带来更大的麻烦,老百姓谁家来点钱都不容易,上学花了几万块钱,一上班,又要拿上万,可以说有些家长纯粹是贷款。可这事儿都没敢向上说,弄一个职业也不容易,到时候会出现什么后果谁也预料不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永州市的宁远、道县、蓝山三个县每年都有好几千人考上高等院校,但是回本县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却是微乎其微,而专科毕业生又只有交钱才能上岗,这一方面会造成教师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一些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依靠金钱走进教师队伍。
国务院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必须经省级以上物价部门批准。那么为什么这种不合理的收费在永州市的宁远、道县、蓝山县能持续三年之久呢?
难道永州市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种违法行为真的一无所知吗?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了,又有一批教师上岗,他们还会面临与上几届一样的遭遇吗?
二、
不管是宁远县的“入编费”,还是蓝山县的“企业解困金”,说白了就是交钱就上岗,不交钱就没岗。这种做法,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那么有关部门的有关领导就真的不知道这种乱收费行为是违法的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领导对于收取“上岗费”这种行为的性质其实是心知肚明。蓝山县教育局局长唐志雄就说:“作为这个学生来说,读三年书也要花好几万块钱,确实他们的家庭负担还是比较重,这里再交个一万多块钱,那么给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陈勇军:“如果是按照上面的政策,财政收这个钱也是不应该收的。其实站在学生这方面来说呢,应该也是比较委屈。为什么呢?我读这么多年的书出来参加工作还要交钱。”
陈勇军:“如果这件事搞到新闻媒体上去这不是好事。因为象我们的贫困县基本上都有这个事。”
明明知道是种违法行为,却能坚持三年之久,并且还在持续下去,那究竟是为什么呢?记者在对宁远、蓝山、道县三个县收取教师“上岗费”的事实进行大量调查了解之后,8 月23号,又驱车来到永州市,找到了永州市教育局的陈桂兰副局长,陈局长说:“收取编制费的问题教育局态度坚决得很,一律不准收。去年、前年都下了文。反正收编制费的问题我们略知一二,还是清楚。有那些地方收费呢,就是宁远、蓝山、道县,江华也收一点。其他地方没有收。收费、入编不是教育部门所为,而是政府部门所为,这是说的实在话。这样做我们觉得不对,教育部门是极力反对的。”
陈局长还告诉记者,永州市政府对宁远、蓝山、道县收取教育编制费的问题非常重视,这几年来都在文件当中或者在毕业生分配会议上明确强调严格禁止对上岗毕业生的收费问题。在陈局长拿给记者的三份材料上记者看到,2000年,永州市政府办曾下文强调:“各用人单位应积极承担接收毕业生的义务。”“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得超越政策允许范围自立项目向毕业生收取上岗押金、入编费、城市增容费等不合理费用。”2001年和2002年,永州市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在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说:“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各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对违规收费的部门和个人,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遗憾的是,上面的精神写在纸上,不痛不痒,而下面的违法乱收费行为却落实到了行动上,实实在在。
记者:“你们也听到过一些反映吗?”
唐局长:“直接给我们反映的没有。听还是听说了。”
永州市教育局的陈桂兰副局长告诉记者:宁远收取教师上岗费的问题,前年就有人反映到了他们那里,他说:“宁远的问题我们前年就去查了,我们把情况调查清楚了。包括招好多人啦,收好多啦,收好多费啦,我们把情况搞清楚以后又找到了当地的县委、县政府。”
记者:“那最后查处的结果是呢?”
陈桂兰:“是不是把钱退了。”(没有)
记者:“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陈桂兰:“我们要教育局具体去落实。至于退没退我们就不清楚了。反正这个钱是给县财政的,我们就没管了,要教育局去落实了。”
据记者了解,对于宁远、蓝山、道县的收取教师编制费的问题,前些年也有媒体报道过,但不知为什么,对于媒体的促督,当地政府并没有泛起半点涟漪。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违法的程度一年超过一年。陈局长表示,今年的情况他们目前并不知情。他说:“今年收取编制费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去调查,情况摸清楚以后我们还得采取措施。天天讲“三个代表”,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现在却乱收钱。即使财政再困难也不能收费。我们要向市委、市政府汇好报。如果情况属实,我们决不会姑息迁就。我们要维护好教师的利益,维护好学生的利益。这样确实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今年正准备开会,我们已经向管教育的副市长汇报了,大概这个月底开一个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会议,有关下面怎么安置的问题、存在的问题都要进行安排。(收取上岗费的问题)也是一个内容。”
采访结束即将离开蓝山时,蓝山县主管教育的副书记黄爱平向记者表示,在媒体的督促下,今年蓝山县将不再收取新教师的所谓“企业解困金”。这一说法记者在蓝山县财政局的文局长那里得到了证实。文局长说:“我们在近两年收了一些解困资金,这个是政府提出来给我们财政部门,这个钱主要解决下岗职工生活问题。我们现在收得不多,大概一年是几十万的样子。”
文局长:“至于收取这个钱,今年不一定要收。”
记者:“不收就是不招。”
文局长:“招。教育部门今年提出了30多个名额,开了一次协调会。因为要考虑蓝山的发展问题,所以决定今年不收。”
其实,每年毕业分配时,中央和各省、市有关部门都重申,严禁用人单位向毕业生收取“上岗费”,可是,这些地方政府部门依然置国家政策于不顾,严重侵犯师范生的权益。我们知道,地方教师核编定岗依据于地方教育发展的具体需要,这与收取“上岗费”根本无关。试想,如果依据收取“上岗费”来改变地方教师的编制名额,那是何等可怕的事。这一方面造成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弟因缴不起“上岗费”而被迫背井离乡,走上打工之路。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依靠金钱走进教师队伍。更可怕的是,这些地方政府明知收费不合理,为了逃脱责任,强迫师范生们“自愿捐资”,将这些“上岗费”巧立名目为“入编费”或“企业解困金”。由此可见,正是因为那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法律的漠视,才造成侵犯教师权益这样的行为。
记者还认为,造成乡村教师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原因还与当前乡村教师很难实现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有关。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诉。可是,当前教育部门只是那些地方政府的下属单位,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这种教师的申诉制度实际上只是在教育系统实施的一种制度,它缺乏一定的行政监督,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申诉制度只能是一种摆设。
乡村教师不是一部只会适应主人要求的机器,他们应该拥有基本的物质生活和应有的尊重以及人格尊严,这一切,都是他们应该拥有的基本的权利。要知道,这些乡村教师肩负着为当地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他们可能会因为“上岗费”的原因,使生活陷入困苦之中,无法安心教书育人,照这样下去,最受伤害的是地方的中小学生。
面对乡村教育中出现的这些可怕的侵害教师基本权益的现象,记者认为,只有依靠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并加大实施监督的力度,来保障教师的权益。而乡村教师们也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抵制那些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行为。
新学期开学在即,又有一批教师上岗,别让“他们带着伤痛上岗。”
(呼声联动记者: 彭叶青)
转自搜狐 此稿为《红网-百姓呼声》供搜狐网独家稿件,如要转载请与红网-百姓呼声或搜狐新闻中心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