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大财经人物(5) 北京晨报与“搜狐年度十大新闻评选”互动今日出场: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 梦开始的地方 杨元庆坐上联想集团总裁这个位置后,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倒少了,甚至连联想自己举办的不少新闻发布会,他都少有时间去捧场。但是,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毕业的杨元庆如今却总担心自己“不懂技术”,凡是跟技术、跟服务有关的会议,杨元庆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去听一听。向技术转型,向服务转型,他几年之内的“主业”就是为联想操办这两件事。 当开始与“技术”沾亲带故的时候,联想就变得有些枯燥了:高层说的话,老百姓开始听不懂,做的事情,大众媒体兴奋不起来。再往前一步,就该像英特尔、IBM那样了,技术厉害、特能挣钱,却“新闻”很少。可这是杨元庆盼望联想达到的状态,他真正担心的是,最后联想会像很多家电厂商那样,年年有像价格战这类的“新闻”可以炒作。 做技术驱动型企业是联想的理想。联想早在发展初期就明确提出并实践着自己的“贸工技”发展道路,由贸而工,由工而技,今年就是联想“梦开始的地方”。杨元庆“咬文嚼字”地表示:“联想在业务发展上正全面体现技术增值与服务增值,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应用和应用易用性的需求,有效提升了毛利率,从而使我们有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 不乏点睛之作 联想如今既没外债也没内债,有的是钱,银行还争着要给联想贷款。据悉,联想集团今年的研发资金达8亿元,而在未来的三年之内,这个数字还会翻几番。 花钱没关系,但要花对地方,盲目追求技术跟盲目追求产量一样,只会让企业快速死亡。既要保持过去的高回报,又要将技术投资风险降至最低,杨元庆的压力可想而知。 今年是联想在技术领域全面布局的一年。目前,联想已经形成了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事业部研发机构为支撑的完整的二级技术研发体系,并建立和完善了整套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体系。同时,联想开始大规模组建技术研发骨干团队。目前,联想技术人员占联想管理人员构成的比例达到了28%,并且该比例还在逐年攀升。 2002年,联想在技术发展上屡有收获。7月,斥巨资兴建的联想研发大厦奠基。8月,板卡中心在深圳成立,联想研发体系进一步完善。8月底,国内首台民用万亿次器在联想诞生,并在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上排名第43位,在研制过程中,联想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10月,六款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关键部件正式发布,标志着联想服务器具备了芯片底层的应用开发设计能力。12月,“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召开,这是首次由国内IT企业召开的顶级技术盛会,联想技术“尽亮家底”,有人说该大会成为联想在技术元年的点睛之作。 一直走正确的路 杨元庆手下的刘军、马雪征、乔松……每位都是帅才,却甘愿在联想当“将”,为什么?“元庆还不完全具备柳总那样的领袖魅力,但元庆一直能带领大家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位联想员工一语道破天机。“联想新一代领导层比我更加胆大而心细,我习惯于踩20步再跑,杨元庆踩5步就跑……”柳传志则如此评价。 联想是中国IT产业的一面旗,对手无论做何举动,媒体都会跑过来问一句:“元庆,你怎么看这件事?”从当年29岁开始负责联想电脑业务,杨元庆就被称为“少帅”,如今,这位少帅已经38岁了,压力却只见增加,他要保证自己能一直“带大家走正确的道路”,一旦走错,则万劫不复。 对任何企业来说,转型都注定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IBM从1995年开始提出从硬件制造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历经六七年时间,投入几百亿美元,庞大的IBM才终于成就软件与服务的新霸业。对于羽翼初丰的联想来说,转型也必然是一个交织了理想、探索、痛苦、欣喜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联想上半财年挣了5.24亿,向技术转型又进展顺利,对刚过“执政元年”不久的杨元庆来说,起码是个不错的开头。 杨元庆经常会连续工作14个小时,为筹备“技术创新大会”,他连续两个星期每天只睡4个小时,“如果大家能说杨元庆是个勤勤勉勉的人,我就很高兴了。”但柳传志从来不吝惜对杨元庆的赞赏。今年4月,在联想集团的誓师大会上,针对联想的又一个强劲对手戴尔,柳传志豪情万丈地表示:“戴尔先生将会知道什么是联想,谁叫杨元庆!”话音一落,全场掌声雷动。起码就目前来看,杨元庆还无愧于掌声。晨报记者 张旭光 原音播放 记者:今年联想在技术方面的形象是否有了一个最大的提升? 杨元庆:客观来看,我们在技术创新的路上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在技术上一点一点小的进步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一大步。不过,要看到更多的技术,看到更有底蕴的联想,还要耐心等待四五年。 记者:联想是渴望成为微软和英特尔那样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吗? 杨元庆:我们希望能够像戴尔一样流程作业,同时希望像微软和英特尔那样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但是如果在这两者中一定要选一个的话,我还是选择技术创新。 记者:微软和英特尔每年几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目前联想一年的研发投入刚刚达到一亿美元,怎么弥补这种巨大的研发差距?如果增加投资,风险是否较大? 杨元庆:联想走到今天,是非攻技术不可了。正因为资金不如国外一流企业,所以,我们更要找准切入点,而不是像国外公司那样各项研发普遍上马。投资技术当然会有风险,但联想已经将创新写在大旗上,要让技术创新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条路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