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随手翻开报刊的广告栏,大版大版的声讯电话广告夺人“眼球”,其中大部分都使用了极具挑逗性的词语。这些声讯电话中暗含的“玄机”已有一些媒体做过披露,中央电视台记者近日顺藤摸瓜,再次做了深入调查,并掌握了声讯电话的惊人暴利。
“笑话”的诱惑
“小蚂蚁也同居了,你还等什么?”“成人热线,未成年人未入”……看到这些声讯电话的招徕标题,你会想到什么呢?记者随即拨通了一个标题为“我渴,我还渴”的声讯电话,听筒中首先就是一段长达23秒的歌曲,女主持人接听后对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从3个方面来回答,如此扯了10分钟后,记者想打住,女主持人不肯罢休:“再聊聊……您贵姓……”记者搭讪道:“你就叫我小齐吧”。女主持人忙接道:“我这儿有两个关于小齐的笑话”,随后她熟练地抛出了两个黄色“笑话”。由于不好意思立刻挂断,结果记者足足被拖了13分钟,按每分钟3元的计费标准,这次聊天付出了39元的代价。
还有一些声讯台打着“心理咨询”的“专业”招牌吸引用户。记者先后拨打了8个声称“提供心理咨询”的电话,咨询一种常见的心理强迫现象,结果有7个主持人不能合理解释,其中一个主持人竟得出了“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症”的结论。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声讯台的主持人文化素质偏低,更不具备专业知识。
“圈钱”的陷阱
根据某报招聘主持人的广告,记者以“应聘”为名,电话联系了几家声讯台,得到的答复是“只要能聊就行……”有的声讯台更是迫不及待,让记者第二天就上班。按照一家叫“消魂”声讯台的指示,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东郊青年路附近的一栋居民楼里应聘。位于14层的一套3居室,就是“消魂”台的办公现场。一进门只见客厅里摆着4张桌子,3名女主持人每人把着一部电话正在开聊。另两个房间是主持人宿舍,忙里偷闲,主持人向记者传授了工作要求和经验,她们的工资完全来自接听用户的电话,时间越长,她们的收入也就越高。所以接电话一定要“哄着、捧着”,千方百计“勾”住用户,声调则嗲声嗲气:“你好吗……最近累吗……。”
从哪里来的暴利
北京的声讯服务目前实行家庭住宅电话每月30元,公家电话每月280元封顶的计费标准。主持人说打来电话的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公家电话,如果一部电话已经打够了94分钟的封顶线,就让客户重新拨打自己台的另一号码,即便每个号码都打到了封顶线,还可以让对方换一部电话再打。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按照对每个主持人每月最低5000分的积分要求,这家声讯台每月的营业额应在6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约有1000多家声讯台,按保守估算,这个行业每月的利润可达到几千万元,而这些利润大部分是由公家电话的高额话费支撑的。
在现代社会的紧张节奏中,很多人都有倾诉的要求,声讯电话的迅速发展,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经营内容雷同,提供的服务格调低下,使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发展的怪圈。记者还发现,北京的声讯服务业目前没有直属的上级管理部门,北京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只是在职能上对声讯行业进行监管,并不负责管理具体的经营内容,只有收到具体投诉时才会过问。而声讯台在媒体上打广告也非常容易,只要有广告公司做代理,媒体就可以刊登这类广告,广告词也是由声讯台自己提供,因此带有强烈暗示性的词语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1998年5月起,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停止了审批声讯台,但是对那些已经审批的声讯台,有关人士呼吁,应该重新进行审核,加强行业监管,净化声讯服务市场。赵之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