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顾嘉健(记者) 施工已经开始 外滩9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正在被悄悄地整修(也被认为是复原)。 而复原的幕后实施者正是总部设在香港的招商局集团。 这幢建于1901年的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原本就是招商局的。解放后,9号楼由北方区航务局接收,几经易手,最后转给上海海事局。1999年,交通部下发文件将这幢楼划拨招商局集团使用。2001年,招商局集团上海办事处费尽周折,终于办妥了产权证。这幢老楼在招商局130岁生日时正式“回归”。招商局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也得以在外滩9号挂牌。 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改动,大楼已经面目全非。 2001年9月,招商局集团辗转找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希望将大楼复原。常青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常青告诉记者,保护性设计已经完成,他亲自到招商局集团香港总部汇报了设计方案,集团主要领导们相当满意,据说有意向将总部迁回外滩9号。 目前已经进入到工程实施阶段。6月2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建工集团的第四建筑有限公司正在施工,根据设计方案,该楼内部已经被基本“掏空”。 至于复原工程所需费用,包括该工程的动工和进展,在招商局集团涉及的上市公司公告中均未被提及。 复原对于招商局的意义 招商局原是“轮船招商局”的简称,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为加强当时中国内河的航运能力,1872年12月26日,李鸿章奏请同治皇帝获准成立招商局,盛宣怀任总督办。1873年起,招商局以上海为中心,相继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代商业航线,第一条长江商业航线,打破了外国列强独霸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内河长江航线的局面。 但招商局真正从上海的南永安街进驻外滩(福州路1号)是在1877年,旗昌洋行(19世纪60年代初期,旗昌洋行在沿福州路一侧盖了一排楼房,是目前所知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经营出现亏空,将其在中国各地的码头、栈房和船只,包括外滩福州路一侧的房产作价222万两白银转让给招商局。 由于业务不断发展,1891年招商局又从旗昌洋行购入了外滩9号地块,这里原来是旗昌洋行的花园。1901年,招商局在临黄浦江一侧建造了一幢3层办公楼,并以9号作为门牌号码。 9号楼由英国莫利逊(Morrison)洋行建筑师设计,砖、木、钢混合结构,占地面积455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耗资9000两白银。外观为英国三段式新古典主义构图。底层外墙石砌,上面两层为清水红砖墙,各层均用拱形的木门窗。第二、三层原有塔司干或科林斯式柱式凹廊。内部楼梯曲折,木扶手有雕花,栏杆十分精致。 在当时洋行林立的外滩,作为国资企业的招商局在此驻足并不断发展,意味深长。 大胆的彻底修缮方案 常青在接手复原任务后,曾遇极大困难,因历史档案中除了一两张老照片,一张图纸也未留下。 对现状进行了详细实测后,他们采取的主要方案是复原外观和整修、更新内部。 复原外观包括去除外立面的附加赘物,恢复凹廊,拆除柱廊间附加的墙体;除去外墙表面的水泥砂浆,使原红色清水墙重新裸露出来,复原其南北两端的山花屋面等等。 至于内部装修,常青带着他的助手们采取了更为大胆的设计手法。 “因为大楼内部在建造时就比较简易,后来又多次改动和搭建,在恢复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作适当更新,以取得更好的视觉和利用效果,应该是一种明智的保护性整修策略。”常青解释说,“所有的复原过程,完全是根据文物保护法,并在上海市文管委的监督下完成的。招商局集团(上海)全力配合。” 据预计,外部复原、内部更新后的外滩9号将在今年年底“现身”,如果成功,这将是外滩建筑群保护的又一种范本。■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