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殿阁峥嵘,宝塔高耸,钟声常鸣,呈现出佛门静土特有的清幽、肃穆和神圣气象。 转自搜狐 白马填充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朝延斥资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东汉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明帝遣使填西域求佛法。永平十年,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汉使之请,以白马双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 转自搜狐 为铭记白马双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在其内,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从此,法轮东转,佛像生辉。白马寺逐步成为中国佛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来洛阳进行佛学交流。由于白马寺的兴建,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对中国人民道德观念、思想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千百年来,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 转自搜狐 白马寺座北面南,主体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中轴线。进入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伸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庐阁五层殿堂。山门东西两面侧有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墓。从前到后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清凉台、毗庐阁及其左右两侧的法宝阁、藏经阁雄殿居其后。中思线两侧左右对称、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典型的中国佛寺特色。寺院两侧有一泰式佛殿,内供一尊七米高的泰国镀金佛像。寺之东南二百米处,有一释舍利塔,初建于公元六十九年,现存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仿。(编辑:赵桂岭)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