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游击队员讲故事 人数最多时达五六百(图)
2002年7月31日07:37 华商报
|
1949年的照片(左一为蒲斌)
老游击队员在一起聊当年的往事本报记者王警摄
人数最多时达五六百
宝鸡地区又称西府,五十多年前,一支由我党组建、被称之为“西府游击队”的革命队伍在这片土地上搅得敌人寝食难安、坐卧不宁。他们神出鬼没,采用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捣毁敌人据点、缴获弹药军火,同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的部队左右周旋,在有力牵制国民党“王牌”部队的同时,削弱了地方反动势力,为四野夺取宝鸡、解放大西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20世纪40年代“西府游击队”人数最多时达五六百人,长期在今天的凤翔、麟游一带的大山里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据有关部门统计,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当年凤翔县游击大队的两百余名队员中,如今仍有7人健在。“八一”前夕,记者一行来到凤翔这片“西府游击队”曾频繁活动的土地上寻找他们。
胸口三处弹伤体内仍有弹片
田家庄镇申都村是当年游击队政委蒲光的老家,在申都村四组这个只有100多口人的村子里,当年有4人参加了游击队。蒲光后任陕西省武警部队政委,已离休。游击队员蒲有生于今年初去世。
今年74岁的蒲清海老人告诉记者,“西府游击队”是对现在宝鸡地区的麟游、凤翔、扶风、宝鸡县各游击大队的总称,根据当时的战事需要,有重大的军事行动时,各县游击队集合起来统称西府游击队,平时则化整为零以各县为单位开展革命斗争。1948年农历11月初,西府游击队根据上级指示,准备经过永寿去延安接受统一改编。初四中午,正在永寿高庙山一带准备吃午饭的游击队突遭敌人一个营的袭击。经过一番战斗,游击队有11名队员不幸牺牲,另外还有他和同村的蒲斌等10余人受伤。直到今天,他胸口的三处弹伤仍清晰可见,体内仍然留有一块敌人的弹片。和他一起在高庙山战斗中负伤的蒲斌两岁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17岁时参加了游击队。没有参加游击队前他每天背个草筐给游击队送“条子”,“领导每次交给一个很小的纸条,我就拿去放到指定的地方,有时候是古庙内的香炉下,有时候是大树根的石头下……”蒲斌在解放后曾到凤翔县公安局工作过两年,后来因不识字,工作吃力,就在1952年自愿回家当了农民。
敌人袭击是因伪保长告密
今年84岁的尉兴海原是凤翔游击队的一名机枪手,1936年经当时凤翔地下党人常俊、常宗时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48年正式参加西府游击队。1948年高庙山之战后赴延安学习。解放后曾担任过凤翔县太尉区副区长、区长、太白县第一区区长等职。“三年自然灾害”时响应党的“支农”号召回家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谈起当年西府游击队的事,老人感慨不已,他如数家珍地给记者说:“当时西府游击队大队长是亢少平,‘文革’中自杀了。高庙山被敌人袭击是该地伪保长告的密……西府游击队下面有五个中队,百十号人在北山里经常吃包谷糁和洋芋疙瘩……”
33岁加入游击队
凤翔县郭店乡三岔村的张正岐老人今年已87岁了,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民国37年(1948年)参加游击队的,当时家里很穷,靠给人家推磨生活,直到33岁加入了游击队。”张正岐老人说,在延安,队伍经过整编后他还参加了好几场战斗,后来曾随部队转战西安、渭南等地,解放后因身体不好回了家。
一生未娶妻生子的张正岐现是村里的“五保户”,住在村里原来的保管室里。尽管年事已高,但当记者提起当年西府游击队的事情时,老人仍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和兴奋。
本报记者黑白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