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杰人 转自搜狐 正当非典型肺炎肆虐京城,记者近日无意中采访到一位健谈的民工。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公共汽车站旁,这位自称来自湖北的陆姓小伙子请记者坐在路边的水泥墩上,聆听他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感慨。“看着大街上戴着口罩匆匆而过的人群,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小陆说。 转自搜狐 据他讲,4月22日,在位于北三环的某处居民楼,一位疑患“非典”的病人求救,当时有救护车到了现场,但很多人不敢接近病人,恐怕传染了自己。这时,一位40多岁的女士看到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陆等两个民工,女士如同看到了救命稻草,提出花100元钱请他们俩帮助抬病人。“我抬完病人后,看也没看那递过来的100元钞票,就走开了。因为我觉得救人不需要讲价钱。”小陆觉得自己比那些看热闹的北京本地人高尚。 转自搜狐 小陆告诉记者,近来很多民工都盘算着离开北京回家乡去,他因为帮人找临时工,这段时间看到很多北京家庭因为民工回家而深感不便。“保姆不见了,装修工人不见了,拣垃圾收废品的人也不见了……”“我常想,对于城里人而言,我们民工就像空气。城里人平时感觉不到我们的存在和价值,有时还会像嫌天气太冷或者太热一样嫌弃我们的种种不好。比如说,我们坐在公交车上,售票员见我们穿得不好,就会用吆喝的口气说话,甚至我们携带一个小小的行李袋也需要购买行李票。”“比如说,在地铁站,被警察开包检查的,永远都是我们民工;在收容所里,民工永远都是大部队……用一句我刚刚学会的话来说,我们就是被‘有罪推定’的对象。”“或许你会小看我,说我在这个关节眼上说这话,不够意思。”小陆放缓了语气,轻轻地叹息道:“其实,这都是我平常的想法,也是很多民工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在平时也许没人会真正体会得到,所以现在和你说说。我只是希望,城里人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我们。”“其实,我们只是出生地不同,我们离不开城里人,城里人也离不开我们。城里人能不能借这次疫情的机会,反思一下平时对我们的态度呢?”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