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来自美国宇航局,逐分钟记录了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的最后时刻: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7时,“哥伦比亚”号机组人员看到休斯顿任务控制中心亮起的绿灯,开始作重返的最后准备,航天飞机在280公里的高空沿地球轨道飞行。
上午7时49分,“哥伦比亚”号进行下沉前的重新定位,美国宇航局发出放行信号。当时,佛罗里达州堪那佛劳角着陆带上空天气状况:有雾。
上午8时09分,雾气散去。入口飞行部主任利尔劳伊-凯恩向“哥伦比亚”号亮出可以离开轨道的绿灯。
上午8时15分,“哥伦比亚”号飞行至印度洋上空。小型方向控制火箭推进机体前进3分钟,航天飞机尾部在前,机背面向地球开始下沉。
上午8时23分,具有自动导航性能的惯性制导计算机引导“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体方向转换,机体方向调整为机鼻在前,机腹在下的状态。
上午8时32分,辅助动力系统激活,开始向水压系统提供压力,保证航天飞机副翼及起落装置得到了有效控制。
上午8时42分,“哥伦比亚”号进入太平洋上空,距离地球144公里。飞行时速每小时27,000公里,是声速的25倍。
上午8时44分,航天飞机开始进入“入口界面(entry interface)”,机鼻上扬呈40度角。因为机体进入更厚的大气层,磨擦产生的热量增加,担负抗热功能的隔热瓦温度开始升高。
上午8时46分,“哥伦比亚”号飞行高度距离地面102公里,航天飞机计划用30分钟穿越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亚里桑那、德克萨斯和墨西哥湾,最后在佛罗里达着陆。
上午8时49分,“哥伦比亚”号开始轻微的左右晃动以降低飞行速度。最先的一次晃动方向为先右后左。
上午8时52分,“哥伦比亚”号穿过加利福尼亚海岸。休斯顿控制中心的记录显示:此时左边的起落装置有轻微的温度变化。三个水压热感应器上记录的温度值为:8至15摄氏度。
上午8时53分,航天飞机左翼的第四个感应器发出温度升高的信号。
上午8时54分,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哥伦比亚”号左翼上部机身的温度上升15摄氏度。
上午8时55分,“哥伦比亚”号飞行至南内华达沙漠上空。
上午8时56分,“哥伦比亚”号飞行至北亚里桑那上空。
上午8时57分,“哥伦比亚”号飞行至新墨西哥上空,仍处在自动驾驶状态,飞机开始左拐减速。休斯顿任务控制中心没有收到自航天飞机左翼温度感应器发来的温度数据。
上午8时58分,左翼不明拖力导致“哥伦比亚”号开始向左翻转,“航天飞机”水平尾翼立即弹出试图保证机身平衡。
上午8时59分,为进一步保持机身平衡,航天飞机上的计算机将两个喷气式偏航推进器激活。
“哥伦比亚”号飞行至德克萨斯上空,飞行速度为21,00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距离地面61公里。来自休斯顿控制中心的最后一条无线电信息是:“哥伦比亚,这里是休斯顿。我们看到了你的轮胎气压(tire pressure),我们没有能够记录下你的上一次数据。”
过了一会儿,指挥官里克-哈斯本德回答道:“罗杰,但是。。。”。接着是很短的一阵噪音,“哥伦比亚”号随即与地面失去联系。
上午9时整,“哥伦比亚”号与地面失去了所有的无线电联系,休斯顿控制中心通过雷达对航天飞机进行跟踪。负责地面的目击者称,看到飞机拖着一道道长长的白烟,在高空裂成数块。
上午9时16分,这本是“哥伦比亚”号原定的着陆时间,美国宇航局却不得不启动了“意外事故”计划。 (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