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海军最大的远洋综合补给舰953舰缓缓驶离军港,开始新的航程。
自1996年6月编入南海舰队某基地勤务船大队至今,953舰在海军舰艇中创下首次实施“四向”立体补给、保障出访舰艇编队首次横跨太平洋等10多项纪录,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4次,连续5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大舰如剑穿巨浪,托举着中国海军战斗舰艇走向大洋,走向世界。
最大的军舰,最好的装备,最短的时间形成战斗力
1996年8月,一项“保障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美洲四国”的紧急任务,把953舰推向风口浪尖,而当时,953舰正式编入人民海军序列才刚满两个月。
这是人民海军出访史上的一次大跨越———首次横跨太平洋,访问美洲大陆。人民海军战舰的缆绳,将首次抛上美国本土。受此重任,953舰官兵既自豪,又有一种“泰山压顶”般的压力。
953舰是我海军最大的军舰,在世界海军同类舰中排位第二。庞大的舰体有20层楼高,全舰有600多个舱室,400多公里长的电缆,1000多吨重的管路,近3万个阀门,1万多盏灯,两卡车图纸……
按惯例,新舰服役必须在舰艇训练中心集训1年,取得全训合格后,才有资格执行重大任务。953舰刚服役不久,从舰长到多数舰员,对它还很陌生。执行如此重大的任务,大家心里没有底。但官兵们决心“背水一战”。
不管是舰领导,还是新水兵,闯“迷宫”、爬管路,成为他们熟悉装备的第一课。
两个月后,在没有工厂专家保驾的情况下,官兵们拉响了汽笛,操纵着这个庞然大物驶向大海。专家们惊叹:这么大的舰船,国外海军没有1年功夫很难开得动,中国海军创造了一个奇迹!
海上补给,是953舰的主要使命科目。没有现成的训练模式,没有可供参考的训练资料,也没有作战舰艇在海上配合训练,甚至就连各部门、各战位需要多少人都不清楚。
官兵们争分夺秒,一步步加大使命科目的训练难度,从单向补给到双向补给,再到三向补给,在数百次演练的基础上,首创海军同时进行纵向、左、右、垂直“四向”海上立体补给的纪录。6个月内,953舰初步形成了保障能力,从此取得了走向远海大洋的通行证。
首次出访美洲四国的我海军舰艇编队准时启航。茫茫太平洋,巨浪排空,似乎在有意考验953舰官兵。
“我舰燃油即将耗尽,请求补给。”某驱逐舰电报编队指挥所。
“命令953舰准备实施补给。”编队总指挥果断下令。
“啪!”补给专用撇缆枪准确将牵引补给装置的绳索打到接收舰。一次对接成功。然而,一个大浪打来,“咔嚓”一声,输油管在巨大的拉力作用下被拦腰扯断。
“请示改横向补给为纵向补给。”953舰迅速将预案电报编队指挥员。但是,纵向补给还是失败了。
一些不怀好意的西方国家派飞机跟踪我出访编队的补给情况后预言:中国海军将过不了太平洋。
“没有闯不过的险滩!”953舰舰长刘旺林召集骨干立下军令状。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论证,大胆建议编队调头,改顶风、顶浪航行补给为顺风、顺浪航行补给。
成功了!燃油源源不断地输入驱逐舰体内。编队指挥所向953舰官兵发来嘉奖电:你们补给的成功,标志着编队出访成功了一半,也标志着中国海军战斗舰艇从此能走向远洋,走向世界。
最新的成果,最新的创造,构筑起最坚韧的远洋作战生命线
翻开四级士官黄朝阳第一本远航日记的扉页,上面写着:“我们驾驭世界上最先进的补给舰,只有勇立科技练兵潮头,才能构筑起未来远洋作战的海上生命线。”
这不仅仅是黄朝阳的心声。在953舰,时时处处都能听到这种心声,看到为此忙碌的身影。
液货补给操纵班班长熊旺宏,至今保留着接舰时的那本专业笔记,他所掌管的各种仪器设备的草图、名称、位置、功能,以及操作要领和各种故障排除方法等,全在其中。他说这是“原始资料”,经常翻翻,可以激发创新的灵感。
控制横向补给牵索拉力大小的空气蓄压器,里面的皮膜容易损坏。每次更换,不仅要将空气蓄压器里的空气放掉,还要将数个约两人高的高压空气瓶里的空气全部放完,修好后再重新打气。熊旺宏感到,这样太费劲,影响战斗力生成。他琢磨着改一改,一连几天,不停地设计方案,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可一次次被他自我否定了。
一天中午,他无意中将那本“原始资料”翻到记录管路与阀门的部分,眼睛顿时一亮。原来,他从阀门可控制管路的原理中得到启发,联想到在空气蓄压器与高压气瓶之间安装一个阀门,这样,更换皮膜时,轻轻一拧阀门,就可把高压气瓶里的空气全部“闸”住。他的革新方案得到了部门领导和舰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他设计制作的高压空气瓶截止阀取得了成功。这一革新成果,投入实际使用后,提高工效6倍。
953舰党委因势利导,鼓励舰员立足岗位,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并成立了“三小”活动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舰长和副政委负责。改革创新的浪潮,迅速在953舰掀起!
保管班班长王富刚,掌管着10多个数百平方米的大冷库和恒温库。每次出海,他每天都对每个食品库、蔬菜库测量10多遍,并建立登记本,每周总结一次。渐渐地,他摸索出一套规律:每天把冰库里的冰机停10分钟,再启动风机向冰库抽自然风,食品保鲜时间可比过去多7天左右;在蔬菜库采取泡沫吸水法,保鲜时间可比过去多10天以上。
干货补给牵引索挂钩、放置补给软管的舱口盖的自动开启装置、纵向补给输出口快速接头等,一个个革新成果,凝聚了953舰官兵们的智慧与汗水。
最远的航程,最佳的素质,世界舞台上树起最好的形象
在953舰,流传着这样一句响亮的话: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
953舰舰长刘旺林“独臂闯大洋”的故事,在海军、在舰队都被传为佳话。
出访美洲四国前一周,刘舰长与舰员们做出航前的最后准备时,不慎重重地摔了一跤,造成左手腕粉碎性骨折。经医生诊断,至少需要住院1个月。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刘舰长恳求医生:“我们舰马上就要出访了,我是舰长,必须上阵。”医生遂决定当场为刘舰长接骨,并为他的手打上石膏,吊上绷带。刘舰长痛得大汗淋漓,但他揣上几包止痛片,径直回到了舰上。
“独臂舰长”操纵指挥着万吨军舰在大洋上航行。狂风巨浪他不怕,撕心的痛能忍受,半个月不洗澡也可坚持。可是,当953舰抵达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时,他却犯了难。
身为舰长,这副样子怎么与外国海军交往?他叫来军医:“给我解下绷带、拆下石膏!”
“不行,会影响骨骼愈合。”军医肯定地回答。
“不行也得行,宁肯影响愈合,也不能影响形象!”军医拗不过他,只好改用纸板简单固定刘舰长的左手腕。当时,夏威夷正是炎热季节,官兵们都穿短袖。刘舰长感到还是不行,因为夹着纸板的手腕仍然很显眼。思去想来,他决定改穿长袖衬衣。一位细心的美国海军少校军官问刘舰长:“你怎么一个人穿长袖?”
“我是舰长,当然要有所区别。”机智与幽默,引得宾主相视而笑。而刘舰长那骨折的手腕,推迟了两个多月才愈合。
又一次远航开始了!我海军舰艇编队将再次出海远行。953舰依然奉命负责补给。舰队在蔚蓝色的洋面上乘风破浪,海水波澜起伏,一簇簇浪花托举起953舰矫健的身躯。曹新元 曹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