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正在燎原。由我省农民首创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总结、提高和创新,在琼州大地遍地开花,已经形成我省广大农民群众、各级干部、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的群众性热潮。目前,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1800多个,还有600多个自然村正在建设中。
转自搜狐
海南农村面积广大,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没有文明富裕的农民,没有繁荣稳定的农村,就没有海南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的小康社会。着眼于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
转自搜狐
文明生态村建设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生态环境。通过硬化道路,绿化美化,治理脏乱差,改造民房,改水改厕等项工作,改变农村落后的人居环境。二是发展生态经济,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热带高效农业,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民种植热带果木;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鼓励农民发展养猪业,通过沼气池建设形成农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生态链。三是培育生态文化。在广大农民中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保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
转自搜狐
各市县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帮助农民创收增收致富、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出发,因地制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一招鲜”创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容。
转自搜狐
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较早的儋州、琼海、文昌等市,着眼于创建连片示范区,提出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的新思路;临高、定安等县区别不同情况,对新规划的新村按照文明生态村的要求建设,对原有的老村则着重于整治和提高;乐东、保亭等县对山区传统的黎村、苗村,从民房改造入手,重新规划,逐步建设;东方、昌江等市县则着重强调村庄环境建设中修路、种树、推广沼气三大要素,在文化建设上则要求创建村具备文化室、广播室、体育运动场所等。
转自搜狐
文明生态村建设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渗透到农村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中,使生态省建设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得到了加强,形成了创建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亮点———生态文明。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毗邻博鳌水城,全村52户,202人,年人均纯收入4150元。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来,该村以建成与博鳌水城相配套的农家乐旅游景点为取向,投入资金30多万元修登山路、建观鳌亭,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根据本村有奇树异石和古井老屋的特点,编纂这方面的小册子,增加旅游文化内涵。目前,保护古树、大树和古迹在该村已蔚然成风。
转自搜狐
文明生态村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由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同农村人民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地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扩大了党和政府的影响,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转自搜狐
文明生态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名优特产品,发展庭院经济,加快了增收致富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先后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热带花卉、热带生态旅游农业基地和椰子、胡椒、荔枝、文昌鸡提纯复壮等科技示范基地数十个,使产业经济和庭院经济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转自搜狐
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各市县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对村道硬化、绿化、家庭院落栽花植草种果树、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村等一一作出统一规划,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兴建了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和村民学校,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大丰富,特别是结合理论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生态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生态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
转自搜狐
作者:吴仁辉 王恒扬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