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纵论国是 言之切切观点独到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4日09:52 南方网-南方日报 |
|
|
昨日上午,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出席了一个小型记者座谈会。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发问,古稀之年的厉以宁精神矍铄,从容以对,在3个小时的专访里纵横捭阖畅谈国家大势、经济热点。
我国的国民经济将呈现何种走势?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如何突破?证券市场什么时候“牛”起来?厉以宁生动、形象的点拨使人豁然开朗。
国民经济--中国GDP增长没有水分
记者:今年我国提出的GDP增长目标调低到7%,这是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的GDP增长是表面风光,你怎么看?
厉以宁:GDP的增长是三个因素带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在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动下,外贸出口是很难把握的,所以目标必须定得宽裕点。我认为中央提出7%的目标是适当的。
至于说中国的GDP是有“水分”,这是不正确的。国有企业的数据可能是有夸大的,但幅度是有限的,否则就露馅了。而非公有制经济数据缩小的部分可能更多,因为很多工商企业采用的是包税制,你哪能知道它的营业额有多少啊!还有,中国的家庭保姆可能有1000万人之多,这都是没有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我认为我们的GDP数字应该是可信的。
记者:我们国家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有几年了,你认为今年还要不要坚持?
厉以宁:总的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作用的,今后两三年还要坚持,但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关于财政赤字,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占GDP的3%以下是合理的,但我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增加100亿元国债,从总量上来看还是很大的。
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让民间投资活跃起来。同时,银行信贷政策也要放松一些。
三农问题--免掉特产税农业税又如何?
记者: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农村的小康至关重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要实现小康,它的标准是什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厉以宁:民富为本。社会主义的理想分配模式应该是鸡蛋型的,中间大,两头小,中间部分就应该是小康家庭。但按照世界上的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9000万人左右。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社会实现小康的关键是农民的小康,而且任务相当重。
记者: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减少,请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厉以宁: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比如中国农民使用化肥很多,但有效率只有40%,由于施农药过多,水果出口受到影响。
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物流业,不然农民赚不了钱。中国农民很辛苦,种菜、运菜,到了港口进入集装箱运到日本,当地的小公司直接分成小包装下到超市,他们赚大钱我们赚小钱。物流产业必须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连成一条龙,这样,农民就不但能从生产中得到好处,也能从营销中得到好处。还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合理流转,包括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种水稻要赚钱,只有形成规模经营。
记者:农村税费改革推行了两年,在一些地方反而出现了农民税费负担的反弹,请问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厉以宁: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干嘛就不能免了呢?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免掉几百亿元有什么关系?其实国家已经在开始考虑了,可能会先从特产税开始。
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民营经济--必须完善私有财产保护
记者:你曾经谈到过民营企业的产权开放问题,你认为,就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需要突破什么障碍?
厉以宁:商场不是战场,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肥水要流入外人田”,采取产权封闭的形式,不和别人发生产权联系,你的蛋糕就做不大。合作就是双赢,资产重组是双赢的,企业兼并是双赢的。民营企业必须产权开放,引入外来资本,只要自己控股就行了,没必要追求100%是自己的股权。
记者:现在,要求对私有财产保护进行立法的呼声很高,你是否赞同?
厉以宁: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但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有好处。很简单,如果私人财产得不到保护,市场秩序混乱,所有的经济组织都会受损。
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的主要经济类型是混合经济,不明确保护私有财产,如何让非公有经济参股加入?解决农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问题,要靠民营企业;分流国有企业下岗员工,要靠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必须从法律上给予私有财产保护以明确的保障。
证券市场--股市“慢牛”最理想
记者:你对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形势如何看?
厉以宁:十六大之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将进入一平稳发展的阶段。经过近两年对证券市场问题的争论,大家的认识已比较统一了,主流是好的,问题也不少,要从体制上、法制建设上逐步解决。
十六大给了大家一个比较明确的经济发展前景,这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对股市是一个最大的推动力。从当前来看,一些有利的重大政策正在陆续出台,比如银行资金如何入市?机构投资者怎么样进入股市?《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一审已通过了,将在十届人大上进一步讨论,意见都比较统一了。
我们不应该只是看短期内的波动,要立足长远。对中国证券市场最有利的形势是“慢牛”,“熊市”当然不好,“快牛”也不好,“快下”必然要下来的。
记者:你曾经为创业板大声疾呼过,但创业板现在迟迟未能推出,现在你是否还坚持这样的呼吁?
厉以宁:我还是认为,创业板以尽快开放为好,迟开放是有损失的。上市公司是一种资源,老是不开放创业板,好的公司都跑到海外去上市了,对将来的创业板是一种资源流失。而且,只有创业板早日出来,我们的高新技术才能更快地发展,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
记者:你认为在国有股减持中,如何才能保障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减少对股市的震荡?
厉以宁:国有股大规模上市对证券市场肯定是会有震荡的。其实,国有股减持的途径很多,不一定非要上市,比如协议转让,建立公共基金,转为国债,也可以把国有股改为优先股,只有分红的权利而没有投票权。
至于内部协议转让,的确可能会有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可以通过多头协议的办法来解决。
就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大有必要
记者: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国家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请问你有什么高见?
厉以宁: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机会,才能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全国失业率最低的是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农民大量涌入民营企业打工,靠劳动挣钱,就业矛盾大大缓解。
其实,解决就业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如广西南宁,下岗工人的救济费转到环卫局、环保局和园林局,让下岗员工去那里上班。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三方都满意,下岗工人有工作,收入增加了;三个局也满意,只用花一半的钱就可以雇到一个员工;广大市民也满意,城市环境改善了。
记者: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有不少人想自己创业,你对个人创业积累财富有什么建议吗?
厉以宁:我用四个词来概括。第一阶段是“挣钱”,用手去争,通过努力搭建一个好的平台;第二个阶段是“生钱”,“生”字是牛字下面一横,意思是平台建立之后,要趁牛势而上;第三个阶段是“赚钱”,只有搞企业兼并、资产运作,才能把企业做大;第四个阶段是“来钱”,企业做大了,品牌建立了,钱会源源不断地涌过来。
本报特派记者 巫伟 海燕 王巍 蜀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