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城镇化与现代化是相统一的目标,这一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同时我感到,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不轻松。 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以来,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各地也都总结、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是我们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看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方面,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方面,人口就业方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等)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现有设市城市662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41个,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62个,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218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41个),建制镇18000个,城镇总人口4.6亿,城镇化水平为37.7%,另外还有集镇2.3万个。本世纪头20年,以城镇化水平每年增加1%计算,到2020年则可达到57%,每年要有1300万人转变为城镇人口,相当于一年要增加五个新加坡的人口,其发展从规模和速度上都将是空前的。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必须高质量做好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工作。为此,提出以下观点和认识。 一、小城镇的发展要和区域发展相协调,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01年全国人均GDP是910美元,但东西部地区,南北地区差别很大。京、沪、穗三市人均GDP分别为3000美元、4500美元、4568美元,而西部地区还在900美元以下,农民的纯收入东西部差距也在3-4倍。从这个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发展区域经济、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功能,依托城市的繁荣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从区域角度考虑,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区域内产业功能定位、城市定位、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统筹安排,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要适当发展一批大中城市,以利于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骨干、带头作用,带动小城市、小城镇和区域的发展,逐步提高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二、小城镇的发展要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据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4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如何消化这些富余劳动力,关键在于发展城镇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明确城镇经济功能定位(如加工业型、制造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安排更多的工作岗位,为农民进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郊的第一产业和城镇的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安排,城镇要安排相对集中的工业小区,建设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系统,在思想观念上还要冲破“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等陈旧观念的束缚。 三、小城镇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内涵极其丰富、起点和标准俱高的总目标,不仅经济更加发展,而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要克服那种短视目光、短期行为和贪大求洋、盲目攀比思潮的影响,改变“小城镇建设就是卖地建房,就是大高楼、大广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片面的认识。要全面考虑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现有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统筹安排小城镇居民的工作、生活居住、休息、交通等主要功能,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促进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环境优化。 四、小城镇的发展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逐步提高的原则。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抓住机遇,及时引导小城镇发展正当其时。但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小城镇的发展也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切忌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运动式”搞小城镇,搞低水平的分散、重复建设,造成新的一轮“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小城镇发展提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反对不顾主观、客观条件,盲目攀比,盲目做大,追求形式、追求“气派”而不顾实际功能做法。 小城镇发展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积极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城镇化促进现代化和城乡经济发展,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角度去积极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发展小城镇,在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方面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改革创新,开拓新局面。稳妥就是把小城镇的发展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的基础之上,重视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毛病。 做好近期建设规划,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要有思想准备,其特点:一是投入量大,二是见效缓慢,不是短期就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的精神和长期打算。 五、小城镇发展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保护、节约资源的精神。 在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从当地区位和资源条件出发,合理布局城镇,在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上,留有发展的余地。同时还要研究小城镇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还应树立保护和节约的意识。我国大部分地区缺水,即使在水资源相对富裕的南方,也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亦是如此。 我相信,经过10年到20年的努力,到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必将出现一大批功能健全、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带动能力的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一道,进一步促进周边区域的经济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