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义不过如此 美学者称911地位和珍珠港事件相仿
2002年9月11日03:15 中国青年报
|
日前,美国《新闻周刊》通过电话召开了“圆桌讨论会”,回答问题的都是美国的顶尖历史学家。他们是:美国历史学会前会长乔伊斯·阿普尔比、总统历史学家迈克尔·贝什罗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兰·布林克利、曾因撰写著名泛非运动领导人杜波伊斯传记而获“普利策奖”的大卫·刘易斯、曾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特别助理的阿瑟·小施莱辛格。9月11日出版的《新闻周刊》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问:您认为“9·11”将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地位?人们会像记住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或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那样记住9月11日吗?
阿普尔比:我认为它的地位和珍珠港事件相仿。我这么说,只是强调它给人留下的记忆非常鲜明,仅此而已。但达不到7月4日的高度,而且我认为也不值得为它设立“假日”或“纪念日”。
小施莱辛格:这将依赖于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如果“9·11”导致我们与伊拉克交战、使整个阿拉伯世界陷入不稳定状态、并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爆发,那它必将在历史上占据一个显著的地位;如果它导致的只是对萨达姆的“遏制”(不发生战争)、利用警察和情报官员进行的反恐行为,那它将像“缅因号战舰被炸”事件一样逐渐被人们淡忘(1898年2月15日,美国的缅因号战舰被炸毁,100多人丧生,从而爆发了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美西战争”)。
刘易斯:我同意小施莱辛格的看法。
布林克利:我们得区分开历史和记忆。对于每一个经历过“9·11”的美国人来说,这个日子都会在心中铭记一辈子,就像每一个经历过肯尼迪暗杀事件的人都会终身难忘11月22日一样。但这与它将成为历史事件不是一回事。比方说,肯尼迪遇刺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件大事,但它或许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事件。意义并不特别明确,很难说它是一个显著的历史事件。“9·11”也很相似,我们不肯定,数年、数十年之后它是否能真正改变历史。(张兴慧编译)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