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特使王世杰的中东六国之行,因其责任和意义的不同寻常,牵动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劝和”工作是否顺利?中东问题何去何从?12月4日,在外交部会客厅内,王世杰特使中东归来之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首次袒露心迹,详细讲述了他斡旋的过程。 中东对中国非常友好 时钟指向下午1时55分,外交部一间会客厅的门缓缓打开,一位老人矍铄地径直走向已在等候的记者,伸出手有力地握了一下,说:“我是王世杰。” 趁着双方落座的空当,记者仔细地打量起了这位一段时间以来被外界予以诸多想象和“神秘”魅力的外交官:他中等身材,略显消瘦,虽已年过花甲却气定神闲,目光炯炯有神。在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大使”二字。 “此次中东之行,我的使命就是劝和。这些国家和她们的人民对中国都非常友好,接待规格也非常高。我去了之后了解了有关冲突各方的观点,对中东的复杂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向巴以等各方转达了相互间的意愿和观点,也向他们表明了中国对中东问题的立场。因此,应该说我完成了预定任务。”王世杰特使直言此行不虚。 王特使说,中东问题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严重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并给该地区各国人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和心理创伤。“这一点,我这次亲自去了这个地区之后,感觉更加深刻,因此早日解决中东问题,符合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但是,”王特使话锋一转,“中东问题很复杂,国际上各种斡旋方案也很多,实现中东和平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尤其目前有关冲突各方以暴制暴和恐怖活动不断,更加给中东和平进程添加了许多不利因素,但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抓住,并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废墟里拥抱阿拉法特 从11月5日到14日,王世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东问题特使身份,先后到访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六国。中东之行的最后两站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一个大院子里,王世杰会晤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大院子周围的建筑都被炸光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工事,院子里堆满了沙包,进去的路很窄。十多平方米的阿拉法特官邸会客室没有窗户,光线暗淡,而且经常停电。 王世杰向记者回忆,早在30多年前他在叙利亚工作时,就已经和阿拉法特相识,此后阿拉法特到中国先后访问多次,也都不忘顺路来向他表示问候,双方见见面,叙叙旧,俨然是一对老朋友。 此次会面,自是别样情景:这对已经相识30多年的老朋友,紧紧拥抱很长时间,彼此间都有许多感慨。尤其是阿拉法特,面临困境之际,一位久别的老朋友不仅给他带来了真挚问候,同时也让他看到了中国参与中东问题的积极姿态,他自然是感动不已。 王世杰说:“阿拉法特年龄长我六七岁,想来也是70多岁的人了,确实也很不容易,我对他还是比较敬重的。我和他讲,人体炸弹等这些暴力活动,不利于巴勒斯坦的民族事业,不利于巴勒斯坦人民,也不利于得到整个阿拉伯人民的支持,只会伤及无辜,增加以色列人民对巴勒斯坦的仇恨,所以必须立即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