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英国媒体分析伊拉克战争助长美国“鹰派”气焰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14日18:46 中国新闻网 |
|
|
中新网4月14日电 英国《泰晤士报》专栏作用罗兰德.沃特森今日发表一篇文章,认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速胜让美国政府当中的鹰派占尽上风,可能助长鹰派的气焰,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对外输出它的价值观念,同时利用此次伊拉克战争达到“杀鸡给猴看”的目的。现将该文摘译如下:
就在一个多星期之前,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当中的战略战术问题在美国国内还备受谴责,一些批评人士纷纷指责他在战斗当中投入的兵力过少,战争的准备不够充分。但就在这之后的十天当中所发生的一切震惊了整个阿拉伯世界,拉姆斯菲尔德所领导的对伊战争的速胜使他又再度成为布什政府的英雄人物。布什政府中的鹰派人士也一时得意至极。拉姆斯菲尔德所领导的对伊战争的速胜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征服了萨达姆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而且他还一举让那些谴责他决策失误的人闭嘴,同时也有效打击了鲍威尔的多边主义政治原则。战争的速胜同时助长了那些鹰派人士的气焰。
美国的速胜会产生多大的长远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最起码这个结果会进一步巩固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信条,那就是美国认为自己是现代自由文明的发源地,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并对外输出它的价值观念,它可以问心无愧地使用其优势军事力量来达到目的。那名将美国星条旗覆盖到巴格达萨达姆塑像身上的海军陆战队员爱德华.陈无疑是美国将继续推行这一外交政策的最生动的例证。
虽然此次战争美国取得速胜,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在决策上出现的一些失误,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都出在拉姆斯菲尔德身上。虚构的“震慑行动”最终并没有达到从内部瓦解萨达姆政权的目的。五角大楼也低估了萨达姆敢死队战斗的决心与实力。美国的心理攻势也没有能够促使共和国卫队出现大规模的投降。
但总体上来说,各界还是认为拉姆斯菲尔德的策略取得了胜利。美军在没有开辟北方阵线的情况之下快速突进,迅速的拿下了巴格达。此前,鲍威尔坚持认为必须有50万的兵力才能够完成倒萨大业,而拉姆斯菲尔德则坚称只需要30万的兵力就可以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证实拉姆斯菲尔德并没有夸海口。
拉姆斯菲尔德之所以敢以30万的兵力出征伊拉克是因为他对美国的空中打击力量有着足够的信心。即便在开始阶段美军对巴格达的闪电打击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军对巴格达南面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阵地的精确打击也为最后美军几乎以零伤亡攻克巴格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战争过程当中,五角大楼根据拉姆斯菲尔德的建议使用了美国特种部队、高科技炸弹和其他特殊手段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这些方面来讲,美国的军事力量也远远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当中的鹰派似乎占尽优势,但代表鸽派的鲍威尔的影响力也并不会就此消失。作为一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鲍威尔不会那么轻易败走政治舞台。即便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计划将鲍威尔的“以压倒性兵力取得胜利”的信条击个粉碎之后,鲍威尔依然拒绝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让步。在被问及如果另外一些美国将军也以同样的兵力能否取得对伊战争的胜利时,鲍威尔回答说:“他们当然可以,因为他们是我一手扶植起来的!”。
针对最近法国和德国所提出的应该让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当中发挥核心作用的问题,鲍威尔说:“我真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说‘核心作用’,那就让他们继续开会讨论吧!”
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鲍威尔措词如此强硬并不意味着他自己也已经加入鹰派阵营。鲍威尔仍是一如既往的“精明”,他此番话只是想表达白宫的观点,那就是如果法国和德国不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对美国表现得卑躬屈膝一些,美国是不会考虑他们的意见的。鲍威尔在未来的时间里仍会劝说布什总统履行其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的承诺。
在代表鹰派的拉姆斯菲尔德与代表鸽派的鲍威尔的势头此消彼长的过程当中,他们最终都会共同服务于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问题只是谁会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目标,拉姆斯菲尔德曾经一度将叙利亚列为可能打击的对象,因为他声称叙利亚在伊拉克战争当中不断地为伊拉克提供军事援助。拉姆斯菲尔德的这一说法曾经一度激怒了欧洲和海湾地区的国家领导人。但按照美国的现行政策,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谁会成为下一个美国打击的目标,不管是朝鲜、伊朗还是叙利亚,而是美国会采取什么样方式来对待这些国家。然而,朝鲜的军事问题以及伊朗和叙利亚的政治问题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美国感到头疼不已。(章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