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记者来信:船行新三峡谨防“刹车”不稳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08日15:36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images/c.gif) |
|
新华网重庆8月8日电 (记者 苏海萍朱彬)长江重庆航道局专家近日提醒,三峡工程蓄水之后,航道水深增加,川江上行驶的船舶要及时增加锚链长度,以防在恶劣天气里“刹不住车”,造成漂流碰撞,甚至发生海损事故。
三峡蓄水后,川江上更容易出现浓雾天气,船舶抛锚的频率将大大增加。特别是湖北茅坪至重庆忠县区域,三峡大坝135米蓄水后,已经在这里形成了库区深水航道,水深多在一两百米左右。按国家有关规定,内河船舶抛锚,其锚链长度必须是水深的3至5倍。而在蓄水之前,川江上的船舶,锚链一般为3节或4节,大型船舶的锚链也顶多为6节(每节长25米),根本无法满足蓄水后航道水深的要求。
有关专家呼吁,锚链长度不够,其“抓力”就差,如果遇到波浪或大风天气,船只极易走锚、断链,出现“四处漂泊”的现象,有可能导致船只互相碰撞、触礁,甚至撞击大桥。因此,在三峡库区航行不要心存侥幸,千万别以为蓄水后长江水流趋缓,即使出现恶劣天气,还可以通过“靠边触坡”的措施来解决,而应该尽快增加船舶锚链长度,提高安全系数。
除了航道加深以外,三峡蓄水后的航运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江上水气蒸发量大大增加,导致三峡库区江段容易形成阵发性水雾,增加船舶航行难度;原有行船参照物消失,库区两岸地貌基本上呈现雷同相似的“青山绿水”状,船舶行进容易迷失方向;船舶逐渐大型化,在个别弯窄河段,船舶相会容易碰撞;个别桥梁的净空高度也不能满足大型船舶的航行需求等。这些都必须引起川江航道部门和行驶船只的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
|
![](/print/c.gif)
![](https://images.sohu.com/cs/mms/yangshi/images/tittle_29.gif) |
|
|
![](https://images.sohu.com/cs/mms/yangshi/images/tittle_33.gif) |
![](https://images.sohu.com/cs/mms/pic/sadamu01.gif) |
快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被捕 伊抵抗力量疯狂报复美军! |
![](https://images.sohu.com/cs/mms/pic/dingyue.gif) |
|
![](https://images.sohu.com/cs/mms/yangshi/images/tittle_40.gif) |
![](https://images.sohu.com/cs/mms/yangshi/images/tittle_47.gif) |
|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