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自上周推出关于海角红楼近况的报道以来,一些中老年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发表意见,他们除了诉说自己在红楼度过的欢乐时光,还表达了一个共同意愿:希望红楼“修旧如旧”,让红楼继续成为一个让孩子留下欢乐记忆的地方…… ■热线记者赵峻 红楼改造应该“修旧如旧” 家住逢源街的周先生今年60多岁了。他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夏季他和一帮伙伴几乎天天到红楼的天然泳场游泳,去红楼,不仅是运动和游乐,也是作伙伴之间增进友谊的方式。虽然现在看当时的红楼会觉得它有点简陋,但当时它就是最棒的,去过红楼一次或常去红楼的人都以此为荣。 周先生还称,1997年红楼复业时,有几个早年出国的童年伙伴正好回国探亲,一帮老头老太又相聚到了红楼,大家述说儿时欢乐和调皮故事之余,对红楼自然泳场的关闭还是十分惋惜,同时感觉改造后的红楼失去了些许“旧意”,拿出当年在红楼面前的留影,再也找不到木结构的红楼标志。他认为,红楼不应该把所有木结构的建筑都拆掉,即使为安全着想,拆掉了也该按原样重建。标志不变,大家才能够找回童年感觉。 给孩子快乐,红楼声名就能代代相传 50多岁的秦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当年父母亲曾经带着她和弟弟去过红楼一两次,当时由于家里穷,很少出去游玩,她直到今天还清晰地记得她和弟弟去红楼时的高兴样。弟弟尤其高兴,因为父亲还用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了一条游泳裤,当年只有5岁的弟弟在水里快乐地戏耍,全家四口度过了笑得最开心的一天。所以她对红楼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希望红楼能够成为一个带给孩子快乐的地方,这样它的声名就能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