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田兆运 奚启新) 我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就开展过有关载人航天的研究,当时,曾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但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鉴于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这个计划被迫搁浅。 进入80年代后,伴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已经具备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以后,又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我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于是,载人航天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了出来。在国家“863”计划提出时,就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来从事这项工作的论证。 由于载人航天投入大、效益周期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对于中国要不要搞载人航天,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则是,中国选择什么方案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相对而言,宇宙飞船在技术上容易突破、研制费用较少、研制周期也较短,而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很大、风险大、技术难度高。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已研制了十几颗返回式卫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选择载人飞船进行技术突破比较好。 在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后,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该工程有七个分系统组成,包括宇航员系统、飞船的应用系统、载人航天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着陆场系统。其中,载人航天飞船系统是核心,包括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按照计划,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以及完成飞船与太空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第三步,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