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水门事件”以来,美国人便习惯把政府丑闻事件以“门”来命名。著名的例子有,“伊朗门”事件、“白水门”事件,甚至有把克林顿性丑闻戏称为“拉链门”的。近来,美国总统小布什由于无法拿出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实物证据,而被指有滥用情报发动战争之嫌。美国国会已宣布即将为此举行听证会调查。于国,此事关乎美国国家的信誉度;于己,则关乎小布什的总统连任之梦。站在“伊拉克门”前的小布什能否化险为夷?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国庆
撰稿/赵 青
声势浩大的“战后追问”
伊拉克战争的一大“怪异”之处在于——战争的理由只有在战后求证。眼看战斗结束已逾两月,美国派出的“取证”人员踏遍了伊拉克全境,可除了收获一堆废铜烂铁外几乎一无所获。布什既无法为战争“给个理由先”,却也没能“给个理由后”——美国政府的信用度及开战合法性已不可避免地受到广泛质疑。
就在关键时刻,美国著名的“鹰派三人组”之一、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5月28日曝出内幕,称美国决定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只是出于行政原因”,而战争还出于许多其他“重要因素”。此言一出,美国国内立即引起轩然大波。6月1日,国会参议院的军事委员会和情报委员会表示,将举行联合公开的听证会来调查布什政府是否滥用情报。
回想战前一度轰轰烈烈的“外交战”中,反战国一致对美国动武发表严辞声讨,如今时隔数月早已息事宁人,现在美国国内反倒也较起真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国庆认为,这其中有一定的必然因素。
美国政府无法在战争理由上“自圆其说”,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美国权威民意测验机构“皮尤研究中心”6月3日公布的一项对20多个国家1.6万人进行的全球民意调查结果表明,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在8个接受调查的阿拉伯国家中,有7个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相信他们的国家将遭到美国攻击。
另一方面,美国《新闻周刊》在5月29日对1009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布什的支持率已回落到61%的战前水平,比4月中美军占领巴格达时下降了10个百分点。另外,有43%的受访者怀疑布什政府故意利用情报谋求民众支持。
面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负有监督政府职责的美国国会势必立案调查,以正视听。美国的司法调查有着烦琐复杂的规则和步骤,这使其在形式上显得极为慎重和透明。张国庆认为,举行煞有介事的听证会至少有利于消除国内外的疑问,起到一种“舆论消毒”的作用。
张国庆指出,应当认识到,伊拉克战争的速胜在全美上下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政府当局、各利益集团和渴望和平的民众都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实惠”。选择在此时对政府“兴师问罪”还兼有某种调节国际情绪的作用。用张国庆的话来说,“美国人自己快乐够了,也希望别人别太不快乐了。”
除了国会履行职责以外,美国反对党势力试图在2004年大选前的关键阶段给现政府以打击,再加上美国人有着“战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各种机缘巧合凑在一处,使得此次“战后追问”如此声势浩大。
布什能否安然“过门”?
在大西洋的彼岸,布什的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正为同样的危机而焦头烂额。由于被指控唆使情报部门编造文件档案记录,并以此骗取议会赞成出兵伊拉克,布莱尔不得不面对下院“密集轰炸”式的激烈质问,并接受议会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和质询。
与布莱尔相比,布什的处境要轻松一些。这一部分是由于美国总统只对选民负责,国会虽然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但并不如英国议会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在美国国内力量对比中,布什仍然占有较大优势。张国庆认为,这首先体现在民意支持率上。虽然布什的支持率较4月高峰时有所下降,但仍长久保持在半数以上,这在美国历任总统中是极为罕见的。
其次,共和党在国会席位中占有的绝对优势也可保布什安度难关。而布什的坚强后盾——美国鹰派势力目前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风头正劲。布什的微妙当选便仰仗其支持,为使利益得以延续,美国右派还将继续支持布什连任。此外,布什背后的“智囊团”也不会坐视不理。国务卿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等虽然彼此政见时常不同,但在关键时刻总能保持一致。履历平平的布什能够将各方力量,以及这些性格截然不同的得力干将统一于自己的麾下,确是他最大的成功。
而最能借以抵挡“理由合法性”问题的是,战争毕竟速战速决了。而且,布什政府在战后也基本兑现了原先的“诺言”——建立伊拉克战后政府、取消联合国制裁、恢复生产并维持秩序等等,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战争在合法性上的“先天不足”。此外,布什近日为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努力奔走也有助于改善其好战形象。
因此,张国庆认为,此次国会调查尚不至于对布什政府构成颠覆威胁。这也与美国人近十年来看待政府的现实态度有关。克林顿在1998年的性丑闻案件中因作伪证而被提起弹劾,最终却依然能侥幸脱险,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克林顿毕竟在振兴美国经济上政绩突出。美国的国民情绪已经走出了六七十年代的脆弱和敏感,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正逐渐倾向于“务实”的政治观。而美国民众眼下最关心的切身利益,不外乎个人安全和国家经济。布什对反恐大业不遗余力,对复苏经济也有巨幅减税的大手笔,因此民众对他还是心存期待的。
当然,目前还不能排除某种意外情况——在今后的调查中抖出惊人内幕,而反对党势力趁机煽动媒体对布什政府发起强劲攻势。但就近几年来民主党的萎缩状态看来似乎不太可能。况且美国媒体在“9·11”事件后爱国情绪空前高涨,甚至已成为政府的坚强支持者。由伊拉克战争中也不难发现,现任政府对媒体有着很强的潜在操控力。
西方监督制度的利弊
张国庆说,在美国这样的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甚大,但对总统以及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查仍是国会的重要职责和权力。这类活动首先以质询的方式向政府提出。国会议员可以就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任何方面向政府提出质疑,并要求答复。提问可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甚至可以直接拨通有关方面的电话,如果政府的答复令议员满意则质询到此为止。
一旦议员提出的问题涉及面广、背景复杂,无法与政府当局立即沟通,国会将以听证会的形式对该问题展开调查。由于参议院在国会中握有实权,因此此类司法调查一般由参院中的一个或几个委员会负责——例如,本次调查的听证会将由参院的军事委员会和情报委员会主持。在所有的听证会中,调查委员会有权动用一切资源,包括传唤任何行政官员到场作证,或要求得到任何证据。
如果这些调查证明被查者有罪,国会可以提出弹劾议案。弹劾案一般先由众议院审议表决,如果获得通过再送参议院审议。一旦弹劾案在两院均获通过,受弹劾者将被免除公职,并由法院依法审判追求其法律责任。事实上,美国在实行弹劾时还是十分慎重的。从1787年美国建国以来,受弹劾者13人,其中只有4人被判有罪。
而国会的听证会制度在美国历史上的确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听政制度,类似“水门”事件、“伊朗门”等事件,由于其特殊性,将很难由司法部门立案侦查。另一方面,如果国会议员滥用权力,也会出现像“麦卡锡主义”这样的闹剧。
尽管美国国会对政府的监督制度不能完全消除各种腐败现象——事实上,腐败现象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但从实践上看,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制度性的规定及其规范化的实施,有力地遏制了政府部门腐败现象的产生。此次,布什能否顺利度过“伊拉克门”,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