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定位:从“小三角”到“大三角”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走笔之一 本报记者 杨兴锋 陈广腾 开篇的话 亲爱的读者,《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走笔》系列政论通 讯,今天起与您见面。 谢非同志代表省委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大 决策之后,本报专门组织了一个采访组,走马珠三角。在 那里,我们的记者为珠江、为南中国海涌起的新潮声所感 动,所震撼;为珠三角、为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所 激动,所鼓舞。于是赶写了这组“走笔”。《历史的定位 :从“小三角”到“大三角”》是其开篇。下面两篇为: 《自我的超越:从昨天到今天》,以及《希望的飞跃:从 “单打冠军”到“团体冠军”》。 如果这组“走笔”对您进一步理解省委这一战略构想 能有所帮助的话,我们的记者则不虚此行了。 公元1994年秋,在南中国海,一轮新的改革开放 的大潮汹涌而来,惊涛拍岸。广东,这块曾经开风气之先 、踞大潮之巅的前沿阵地,一个不同寻常的决策横空出世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让这 一地区在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 经济学家的反应似乎更敏锐一些。正在广东考察的著 名经济学家童大林,把这一决策的提出喻为“广东又摸到 了石头”。显然,他是借用总设计师邓小平“摸着石头过 河”的比喻来观照这一举措的。 一石激起千重浪。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了新近 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兴奋与担忧、希望与犹豫,从区内到 区外,从省内到省外,乃至国际社会,都向珠三角投出关 注和探询的目光。 这个关乎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是怎样酝酿形成的,又意味着什么呢? 珠三角变“小”了 珠三角,横看成岭侧成峰。 人们可以用美丽的词藻去讴歌她,也可以用善意的眼 光去挑剔她__皆因所处远近高低的不同。 打开地图,在广东的中部,分别发源于云南、湖南、 江西的西江、北江、东江,奔流而至,合而为一,决然投 向南中国海。大山的灵气和大海的胸怀,孕育出河网密布 的珠江三角洲。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的辉煌有目 共睹,珠江三角洲的盛名遐迩皆闻。国内的学者称其创造 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把它的发展之路誉为“珠江模式 ”。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它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最活跃 的地区之一。香港的一家大学还为珠江三角洲经济设置了 一个博士学位。 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当人们把眼光投向21世 纪,投向世界,投向现代化的时候,人们发现,珠三角的 发展并非尽善尽美,已经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 题。 在珠三角,人们常常感叹于交通、通信的发达使彼此 的联系变得十分便捷,整个珠三角越变越“小”。如今从 广州通过广深高速公路至深圳,不过1小时20分钟;而 在过去则不知要承受泥沙路上、轮渡口前的多少颠簸和等 待。随着世界越来越像个地球村,国际市场也越来越趋向 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明显地倚重于区域和规模的优势。珠 江三角洲,在经济战略家眼中,只不过是圈中之圈__亚 太经济圈中的南中国海经济圈中的华南经济圈中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无可置疑地应是一个密不可分互 相补充的“经济共同体”。 而实际的情形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若问: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 等生产要素畅通的大市场了吗?答曰:否。她的弊端正在 于运输没有形成主骨架,信息缺乏联网,资金流通阻塞。 东莞市委一位从事调研的干部对此感触良深。 若问: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 集团了吗?答曰:否。珠江三角洲虽然涌现了像“健力宝 ”、“科龙”、“美雅”这样的企业集团,但与世界上那 些实力雄厚的大财团、跨国公司相比,还是个“小不点” ,更未出现跨市跨县联合的“大件”。一位曾参与珠三角 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如是说。 若问: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一个协调发展、互为犄角 的大都会、城市群了吗?答曰:否。“珠江三角洲一些城 市做规划,不是将自己置于整个地区的背景下来寻找坐标 ,与其它城市互为补充,而是互不相关,各搞各的,你搞 二百万人口,我搞三百万人口,都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其结果是互为掣肘,互相削弱。”曾参与珠三角几个市县 做规划的中山大学一位副教授感叹道。 …… 概而言之,行政分割,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以邻为 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削弱了区域和规模的优势,限制 了最大效益的发挥。其结果是,珠江三角洲只有“小而全 ”、“大而全”的零零碎碎的“诸侯经济”、“庄园经济 ”。这种以“单打冠军”为主的竞争,在大生产、大流通 、大市场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当然打不出响亮的“珠江牌 ”。 珠江三角洲,到底只是一块龙争虎斗的天然战场。 而在它的面前身后,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 海地区、图们江三角洲以及东盟四国,正以区域的优势群 雄并起,形成了与珠三角比肩争大的态势。珠三角的往昔 地位正受到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当我们以发展学的观点着眼未来、用以人 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标准去度量珠三角 时,我们便发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并 不同步,这种“偏食”现象抑制了珠三角的良好发育和成 长,使珠三角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面前,变得“矮小” 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于幼军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尖 锐地指出这个问题:“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积极引 进外资,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的初期, 也上了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有些企业为追求 经济效益,并不按规定采取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措施,对生 态环境带来损害。这种以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为代 价的经济增长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实不足取。” 珠三角,该怎么办? 关心珠三角发展的人们在思索。连去年在世界名列前 茅的巨富、瑞典利乐集团的名誉主席,在香港的一次晚宴 中也向佛山市长钟光超提出这样的问题。 让珠三角变“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珠三角的进退,关系到广东现代化事业的进退,牵动 着广东决策者的思绪。 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给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带来满园 春色,也给广东提出了振奋人心、艰巨卓绝的任务,这就 是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基本实现现代化。 于是,如何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任,就成了广 东人民尤其是决策者为之殚精竭虑的问题。一场围绕着再 创广东新优势的调查研究和谋划随之展开了。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张广东形势图:中部、东 西两翼和广大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梯度级差的不 平衡局面。要在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实现整体的推 动,靠平衡发展是行不通办不到的,必须寻找突破口、培 育龙头,以局部的先行带动全局的发展。 总设计师的梯度推进发展战略思想给广东决策者以这 样的启示,世界上的经济理论和成功先例也给他们以这样 的启示。 世界经济学家告诉人们: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是绝对的 ,以不平衡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是绝对的。 世界经济地理告诉人们:世界上2/3以上的人口居 住在离海岸480公里以内的区域,大部分工业分布在濒 临海、河、湖泊的地区,绝大多数重要城市都位于海湾河 口。美国的经济布局如是,日本的经济布局如是,韩国的 经济布局也如是。 由此观之,南北交汇,河口、海湾交驻的珠江三角洲 ,必然会有人类为之骄傲的建树。 按照大三角计算,这一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 东莞、中山、江门、佛山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 、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面积4 1596平方公里,1993年底统计人口为2056万 ,国内生产总值为2265亿元,人平国内生产总值为1 1017元。也就是说,面积占全省23.4%、人口占 31.2%,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70.2%。让这块在 广东举足轻重的地区,追赶“四小龙”,率先实现现代化 ,并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珠江三角洲,成了广东决 策者决胜的筹码。追“龙”,显然应从这里起步。 在历时一年多的酝酿中,一个重大的战略构想渐渐显 现: 去年5月,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广东实现现代化要层 次推进、梯度发展,对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山区提出 不同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 今年7月,谢非同志在省委工作会议中提出:珠江三 角洲地区要成为广东首先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经济区。 9月12、13日的省委常委学习会和9月24日的 省委常委会议两次研究这个问题,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不但应该而且有条件实现这个目标。 10月8日,谢非同志在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代表 省委正式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大决策。 此策一出,八方瞩目。“身在此山”的珠三角人,尤 为振奋。从党政领导到企业家,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群众, 无不从各自的角度把这一决策与自身的实践联系起来。决 策提出的和他们所思考的,决策要解决的和他们所困惑的, 都从这里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广州市长黎子流表示, 决策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广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深圳市长厉有为说,两年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就一直思考 着如何与珠三角更好地衔接。曾经参与领导东莞向“农村 工业化”进军的东莞市长李近维,则顺势推出了他的从劳 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第二次工 业革命”。佛山市长钟光超兴奋不已:决策的提出与佛山 最近工作的最大契合点,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在珠 海西区建设工地的珠海市委常委钟华生说,就应该这样搞,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道路。许多企业界人士一时若 有所依: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填空题”,而不 必分神去面对那么多的“问答题”了。一直在珠海强调经 济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梁广大一触即发:珠 三角发展到今天,环境保护要放在重要地位,要吸取发达 国家发展前期忽视环保的教训。 珠三角要在产业上升级转型,珠三角要加强规划、协 调,珠三角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 会文明的同步发展,成了人们的共识,成了珠江的合鸣。 “大三角”的意义 本月15日,离省委这一重大决策公开发表不到半月 ,第一次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工作会议便在广州拉开了 帷幕。群情激昂的会议,高起点高标准地向人们描绘了珠 三角经济区的美好蓝图: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先进、 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分工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 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城乡融为一体,具有高度文明的经 济区、大都会、城市群,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达到世 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全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 按照规划,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将拥有发达的高速公路 、铁路、港口、机场运输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 将通达各县,外贸商情、企业产品、市场物价、购物、股 票、证券、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公共信息将通过 光纤通讯、多媒体计算机进入家庭,将拥有自己的“通用 ”、“三菱”集团,国内生产总值至2010年将达11 500亿元,5倍于1993年底的珠三角…… 这是怎样的跨越和辉煌!这是怎样的鼓舞人心! 珠江三角洲的辉煌,正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希望所在 。 因为,珠三角日渐积聚、膨胀的生产力必然形成前所 未有的经济势能,对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产生强烈的辐射 和有力的拉动。以此实现“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 ,广大山区崛起”的梯度推进发展战略,实现广东力争2 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愿。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对广东经济与亚太地 区以及世界经济的接轨;对港澳地区顺利回归,保持繁荣 稳定;对全国乃至对世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都 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15年前,历史选择了珠三角; 15年间,珠三角无愧于那一次伟大的机遇; 15年后的今天,从“小三角”到“大三角”,是珠 三角站在21世纪、站在世界、站在现代化的高度上对历 史的主动出击! 套题照片为刘华志摄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图 1995年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