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扎伊发表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支持阿富汗重建 |
10月24日,在被车臣叛军劫持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附近的警戒线旁,一对青年为人质的平安归来默默祈祷。他们背后站着一位神情严峻的特种部队军官。 |
10月27日,左翼劳工党候选人卢拉·达席尔瓦赢得巴西总统大选。图为他在新闻发布会前向人群挥手致意。 |
5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同北约19个成员国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罗马声明》,标志着北约、俄罗斯关系进入新纪元。 |
手持蜡烛、祈祷和平的伊拉克女孩。 |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2月12日宣布,朝鲜解除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签订后对核计划的冻结,立即重新启动和建设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 |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文章:随着京城飞扬的雪花,岁末又将来临。回顾将要过去的2002年国际形势,可以说是几多愁绪、几多欢喜。喜的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依然在曲折中前进,特别是国际社会在反恐事业上加强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忧的是整个反恐进程依然任重道远,国际安全局势的复杂性正在增加。 2002年6月,阿富汗过渡政府正式成立,卡尔扎伊当选为过渡政府总统,这个饱经战火蹂躏的国家开始了自己缓慢而又漫长的国家重建工作。虽然目前地方势力割据、种族和派系势力林立依然在困扰着这个新生的国家,但卡尔扎伊政府在国际安全部队和驻阿美军的支持下,已着手搜缴派系武装的枪支,组建统一的国家军队。阿富汗因派系纷争而导致内战爆发的可能性正在不断下降。 如果说2001年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恐怖分子劫机撞击纽约世贸大楼的话,那么,2002年具有震撼力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太多了:巴厘岛爆炸、莫斯科人质劫持、菲律宾三宝颜市连续爆炸、巴基斯坦卡拉奇美国领事馆附近汽车爆炸以及也门海岸附近法国货轮“林堡”号爆炸事件。接近岁末,连孟加拉国都出现了恐怖爆炸事件。再算上从年初到现在几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中东自杀性爆炸事件,2002年在国际恐怖活动中丧生的无辜生命数目,与世贸大楼遇袭死亡的2793人这一数字恐怕不相上下。 这一系列的爆炸性事件或者恐怖事件都和国际恐怖势力的活动有关,表明国际恐怖主义不仅是当前国际安全的头号威胁,而且其攻击对象也并不以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区域或者国家为转移。如果说9·11事件和之后的反恐斗争还曾让人们以为反恐主要是美国和“基地”组织之间的决战的话,那么,2002年发生的上述一系列爆炸案则真正展示了反恐的全球意义,说明了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公敌这一基本事实。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所公布的拉登录音带和录像带,使美国也不得不相信拉登依然还活着的事实。而塔利班前头目奥马尔仍然在逃,据说还准备重整旗鼓。这些消息都足以让对阿富汗局势深表关切的人们迟迟无法乐观。 ·令人欣慰的是,大国关系在2002年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大国协调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美国和俄罗斯在5月24日发表了建立两国战略新关系的《莫斯科声明》,并签署了美俄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的新协议,将2001年11月两国华盛顿首脑会晤的精神进行了具体的发挥。5月28日,俄罗斯和北约签署了《罗马宣言》,宣告“20国机制”正式建立。美俄战略关系的迅速靠近对改变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加强美俄战略协作正产生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影响。 在美俄关系的带动下,11月的北约布拉格首脑会晤正式做出了90年代以来第二次北约东扩的决定,7个中东欧国家将在2003年5月成为北约新成员。 中美关系在2002年继续发展,密切的首脑互访与不断加强的反恐合作,进一步拉近了两国关系。目前,中美军事交流已经恢复,中美金融反恐工作组开始建立;12月,两国在华盛顿举行了副部长级防务磋商,在北京举行了第13次中美人权对话。10月25日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的克劳福德农场首脑会晤,为两国关系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世界经济在2002年的表现有点让人沮丧,但还是经受住了反恐与投资低迷的双重考验。 看全球经济,就要看GDP总和占据全球总量7成以上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美国受安然等大公司丑闻案的影响,再加上IT产业泡沫化破灭的冲击,华尔街股市持续走低,道琼斯和标准普尔的平均股票指数降到了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私人投资比2001年下降了14%。预计全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只不过在3%左右,而且这一业绩还是美联储已经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刺激经济手段的结果,包括将银行利率降到40年以来的最低点。 日本的经济形势依然不景气,小泉首相普遍被认为在推动日本经济改革方面犹豫不决,已经不再是2001年4月上台时一度表现出的那种改革派。2002年日本经济全年的增长率估计为0.9%。 2002年是欧盟12国正式使用欧元为统一流通货币的第一年,这12个月中,欧元流通已完全正常,几乎达到了和美元相同比价,终于摆脱了疲软货币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开创欧洲金融历史新纪元的一年。但欧洲经济振兴乏力,失业率已经接近10%左右。 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一般。估计全年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在2.2%左右,除了中国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亮点”。阿根廷的国内金融和经济局势依然处在严重的衰退之中,未来几年恐怕只有在世界经济的跑道边“喘息”的份了。南美第一大国巴西的经济局势严峻,巴西工人党候选人卢拉当选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执政的左翼总统表明,巴西正在反思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2002年国际关系中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非伊拉克局势莫属。 2002年1月,美国将伊拉克宣布为头号“邪恶轴心”国家,从5月开始,“倒萨”就成为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华盛顿的“鹰派”认为,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似乎不需要什么明确的理由,10月,美国国会也通过了对伊动武的授权法案。 但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鸽派”最终说服了布什总统,美国在对伊动武前必须尝试用尽“外交手段”。为此,从9月开始,美国转而与联合国合作,争取通过联合国新决议、进一步要求伊拉克履行与联合国武器核查的全面合作义务,将单边的“急进式”倒萨转为先争取多边、继续保留单边的“渐进式”倒萨。1441号决议在11月8日获得通过,11月18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中断4年之后重返巴格达。 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工作在伊拉克进行到了第四个星期,伊拉克也在12月8日向联合国提交了决议所要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清单。目前,围绕着这份伊拉克报告是否“继续撒谎”,以及伊拉克是否继续“实质性违背”联合国有关决议要求伊拉克承担的义务,安理会12月19日已开始进行新的调查和讨论。美国和英国的态度很明确,认为伊拉克这份报告继续采取了“欺骗”手段,连“鸽派”的鲍威尔也在19日表示,伊拉克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现在来看,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悬念是:美国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服安理会其他成员国,特别是中、俄、法三个常任理事国,同意美国的判断,让安理会再通过一个伊拉克问题决议,使美国出兵巴格达获得最为理想的理由。 ·在区域安全局势上,2002年确实让许多人心惊胆战。 首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暴力冲突仍在不断升级。3月,以色列军队围困并破坏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总统官邸,甚至断水断电。阿拉法特的人身安全陷入了近10年中最危急的时刻。 其次,印巴边境紧张状况在5月达到了高潮,印度一再做出强硬姿态,表示要对巴基斯坦发动局部战争,以惩罚伊斯兰堡支持克什米尔地区“跨境”恐怖活动。穆沙拉夫总统被迫做出迎接印度的挑战表示,并明确指出,一旦战争爆发,在巴境内设施受到致命打击的情况下,巴方将不排除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印巴爆发局部战争并上升到核战争,至少将有3500万人伤亡。在美、中、俄等大国的紧急干预和斡旋下,从6月下旬开始,局势有所缓和。10月下旬,印度决定开始从印巴边境撤军。但印巴危机并没有真正解决。 第三,围绕着朝鲜的核计划问题,朝鲜半岛安全状况从10月开始再度恶化。布什政府虽然宣布将朝鲜与伊拉克区别对待,强调要采取外交手段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但明显提高了对朝鲜的经济和外交压力,拒绝与朝鲜就核计划问题举行双边磋商。11月17日,美国宣布停止按照1994年框架协议向朝鲜提供重油;12月12日,朝鲜宣布重新启动1994年封存的核工厂。美朝在朝鲜核计划问题上对立的升级不仅影响到了12月的韩国总统大选,也为今后的半岛局势的发展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 朱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