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天然水墨画
| |
| |
2003年1月9日15:48 扬子晚报
| |
|
离开楚州,我们的采访车直奔大丰。最近北京传来消息,大丰滩涂湿地刚刚被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列入我国四大典型湿地。在全国县级区域中,大丰的海岸线最长,滩涂湿地也属最大。全市有近万人过着靠海吃海的生活。
元月1日上午,我们从市区驱车东行40分钟,便来到海边的斗龙镇。在当地养殖大户的带领下,我们很快便抵达滩涂养殖区。这是一片淡水养殖区,眼前的情景真是一望无际,水天一色。上百亩的养殖场一个连着一个,自然生长的芦苇在结着薄冰的水面上随风摇曳,给寒风中孤寂的滩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恰似一幅写意水墨画,可以想像,要是芦苇被春风吹绿,或是芦花轻舞的时候,该是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据养殖户说,重拍《渡江侦察记》时便是在这儿取的外景。
在不远处,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奋力地旋转着,旁边的简易房屋冒出淡淡的青烟。
走进小屋,迎面一位中年人走了过来,他就是房子的主人、屋前800亩鱼塘的承包者、39岁的大丰人陈友佳。就着几杯热茶,我们聊了起来。陈友佳搞养殖已有多年,到1999年有些积蓄之后,才进行规模养殖,这800亩鱼塘就是他今年刚从一个专门开发滩涂的老板手中承包下来的。
说着说着,他向我们倒起了苦水:投资鱼塘共花了他200多万,一开始收成还好,一年可以有个十几二十万,可近年搞承包养鱼的越来越多,而可养的品种仅鲫鱼和白鲢、花鲢,市场越来越饱和,产量是越来越多,收入却逐年减少。老陈说自己和几个雇工一直住在这个荒僻的鱼塘旁,今天是元旦,所以老婆孩子过来团聚。陈友佳指指远方:要说挣钱,还得搞海水养殖,现在东沙岛那边养文蛤养出名来,生意好得很。
偌大的滩涂养殖场,像陈友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有很多。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不少养殖户有的在屋子里摆弄渔具,有的正和雇工一起下河捞鱼。一些鱼贩子开着小货车来回收购,午饭时间渐渐近了,刚刚一片沉寂的河堤慢慢热闹了起来。
与我们同行的大丰市滩涂局滩涂开发科王元兴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搞淡水养殖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而海水养殖效益就要高得多。目前大丰市民资进入海水养殖和滩涂开发的日趋增多,共计投入已达4000多万元,开发面积达4万亩,其中淡水1万亩,海水3万亩,私营大户萧明富一人就投资600万开发了1.5万亩。
听说东沙岛开发正热,我们决定到那里去看看。
下午,我们首先来到去东沙岛的必经之地:王港镇。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东沙渔政管理站的张春林站长。张站长听记者说明来意后,很遗憾地告诉我们:由于快艇暂时无法使用,今天去不了东沙岛。无奈之余,我们只能一边参观港口,一边听张站长介绍东沙岛的开发情况。
东沙岛位于南黄海海域,由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冲积的沙子淤积而成,是新长成的一个岛屿。该岛涨潮时没于水下、落潮时浮出海面,总面积达104万亩,可养殖面积达到数十万亩,是海洋生物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而且该岛远离陆地,几乎没有污染,那里出的海产品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在日本等国甚至享受免检待遇。去年,东沙综合开发试验场与启东文蛤大王潘志才联合启动东沙人工高密度文蛤精养项目,一次性投放文蛤苗800吨。盐城、南通和连云港三市联合开发东沙岛贝类养殖示范工程也已启动,将累计投放文蛤幼苗2500吨,此项工程已列入我省实施“海上苏东”战略的重要项目。
目前,与东沙岛种植配套的紫菜加工厂已投产。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这家加工厂,新盖的厂房里,穿戴整洁的工人正忙碌地生产。张站长一脸自豪地告诉我们:厂子投资500多万,机器设备全是国际上最先进的。50几条船天天在海上负责每天往工厂运送4吨紫菜原材料。目前,公司还在与一个上海客商洽谈合作项目,成功的话可吸引资金1000万元。
在滩涂边,记者看到了许多海产品的标本,什么西施舌、海葵、关公蟹、虾蛄。据说,周边的居民落潮后靠在海岸捡些贝类,每年也能获得三四千元的收益。
潮涨潮落,在游人眼里,是风景;可在渔民的眼中,它就像是生活的声声呼吸,呼出来的是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吸进去的是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孙杰 杨荣富 张磊 周晓青 陈金山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