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东北制造”与”共和国长子的未来之路”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08日21:42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沈阳9月8日电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几十年来从辉煌到没落的东北发展之路——走“新东北制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共和国长子的未来之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正摆在面前,在挑战前,东北人如何作答,全国人民拭目以待。在第二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辽宁省省长薄熙来的回答给了所有人坚定的信心。
薄熙来:振兴老工业基地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
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5日在沈阳开幕。5日晚间,本届制博会组委会主任、辽宁省省长薄熙来举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当一位外国记者问道,中国在改革开放20年后才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否有些为时太晚?薄熙来认为,选择振兴老工业基地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
薄熙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地域规律,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从北到南,改革开放以后是从南到北。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东南沿海经济特区,例如深圳;上世纪90年代提出发展东部经济,例如上海浦东。每十年都有一次重大的飞跃。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温家宝总理曾在今年的大年三十、五六月间和夏天3次到东北视察工作,而且深入到基层贫困地区的百姓人家,说明党中央现在有能力也有必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历了20年的改革开放后,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储备,在这个时候揭开发展东北经济的序幕是符合战略布局的,也是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的。
在回答关于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当中,辽宁省如何开拓新思路时,薄熙来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就提出了振兴包括东北在内的老工业基地。这一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内涵。薄熙来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开拓新思路,关键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四个字。辽宁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建立开放的环境,实行全方位的开放,不光轻工业要开放,重工业也要开放,还有包括第一、第三产业都要开放。同时要进行体制创新。只要抓好改革和开放这两项工作,辽宁的老工业基地一定会得到振兴。
薄熙来还分析了辽宁多年来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型国有企业遗留的包袱很沉重,再一个是地方存在的主观因素。怎样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作为辽沈地区的管理者,应该提倡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在轻工业、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多个领域与中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向南方学习,重视企业技术改造,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和企业自身形象的建设,再把境内各个城市的特色产业合理分工,避免趋同,实现三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薄熙来说,辽宁经济发展已经出现良好局面,得益于自1998年以来中央在辽宁组织实施的"三大经济战役"。一是国企三年改革脱困,通过债转股、破产企业核呆、主辅分离、兼并重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一大批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再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社会保障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共有160多万职工与原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减少冗员,一年可减轻160多亿元的成本负担,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三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对阜新等资源枯竭城市实施了新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关于面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在竞争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薄熙来认为,东北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像浙江和广东,从重工业上讲,不如辽宁的基础好,这样在招商引资建厂时,往往从无到有,发展也很快,值得辽宁学习借鉴。而以辽宁来说,本身拥有很多大型的重工业企业,如机车,造船,钢铁等,在引进外资上就要尽量发挥这些大型重装备企业的作用。
对于社保问题,薄熙来说,辽宁在历史上曾经有1000万国有企业职工,现在有退休职工290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也有165万,失业人口达到97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辽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是非常关键的,是治本之策,是至关重要的。它使得辽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可以面向市场。(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