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极右势力卷土重来:对法“政治地震”的思考
2002年4月23日18:07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杨元华)21日法国总统选举首轮投票爆出“冷门”,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勒庞获得17.2%的选票,与得票率最高的现任总统希拉克只差两个多百分点,而与他本人1974年参选时只获0.74%的选票相比,却可谓是有了天壤之别。
这一结果完全出乎预料,被西欧媒体称为法国的“政治地震”。法国这个多元文化国度竟然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滋生的温!在西欧媒体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这一结果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但也折射出了西欧政治体制中一些深层次的痼疾。
冷战结束以来,西欧的民主制度以及就业、福利等政策屡屡遭到质疑。人们开始思考“西欧向何处去?”于是,“第三条道路”在几年前应运而生,一时还颇为时髦。然而,这一道路并未能根治甚至于触动社会痼疾,渐渐地销声匿迹了。人们疑虑未消,担心犹在。
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而久拖不决,是法国这轮选举结果的直接原因。高失业率、治安问题、政治丑闻、腐败贿赂等现象,使一些选民心理失去了平衡。构成法国政坛基本架构的左翼和右翼政党都拿不出治理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良方,失去了一些民众的信任。极右势力正是利用民众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施展出蛊惑人心的伎俩,使他们作出了非理性的选择,把选票投向极右势力的代表勒庞。
西欧媒体指出,极右势力抬头是人们挑战现行体制的表现;这轮选举中创纪录的高弃权率则是民众厌倦政治的反映。正如左派《团结报》所说:“理智沉睡,魔鬼出壳。”
西欧舆论还认为,极右人士进入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是法国的耻辱。欧洲为之震惊,身居法国的外来移民为之惶恐不安。一旦极右势力得逞,其结果将不堪设想。西欧一体化进程可能逆转,西欧局势将日趋动荡。
媒体惊呼,这是西欧政治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危险动向,欧洲极右势力正在卷土重来。庆幸的是,总统选举首轮投票结果也给法国选民和西欧各国敲响了警钟:极右势力不容小觑,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完)国际资料:勒庞其人与国民阵线
新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姜憬莉)对于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总统候选人让-玛丽·勒庞在大选第一轮投票中胜出一事,欧洲国家和世界舆论表示了很大的震惊与不安。
现年74岁的勒庞出生于1928年6月20日。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法学院,1949—1951年任大学生组织主席。1954年他在驻印度支那伞兵营任准尉军官,翌年作为法国殖民远征军《快艇》报记者前往越南。1956年,勒庞投身于以小商人、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右翼运动——布热德运动,60年代加入了提倡法西斯主义的新秩序党。1972年新秩序党分裂,他带领其中一支创立了国民阵线,并任主席。1974年勒庞第一次参加竞选总统,得票甚微。
1984年6月,勒庞首次当选欧洲议会代表。1986年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5年4月,他代表国民阵线参加法国总统竞选,获得了15%的选票。1997年他再次当选为国民阵线主席。2000年4月22日他被逐出欧洲议会,被禁止担任公职一年。
勒庞在他的著作《法国人第一》里归纳了他的政治纲领,包括要求修改宪法,实行比例代表选举制;经济上实行非国有化;限制罢工权利;恢复死刑,加强社会秩序和民防建设等。
“国民阵线”是法国公认的极右组织。80年代初,国民阵线利用国内经济不景气及失业等问题在群众中引起的不满情绪,极力鼓吹民族沙文主义、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它标榜自己既反对左翼政府,又不赞成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右翼。两三年间,国民阵线吸引了一批失业青年、中小工商业主和自由职业者,成员由500人增至2.5万人。1995年8月在地方选举中,国民阵线获得了南方3个重要城市的控制权。
法国极右势力崛起的这一现象,被舆论界称为“勒庞现象”或“国民阵线现象”。(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