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君 转自搜狐 ●此次SARS危机除了对政府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等方面的重大考验和演练外,最为严峻的,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各级政府正是以高度负责任的积极作为和科学精神,在这次突发疫情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政府的公共理性得到充分肯定 转自搜狐 ●任何公共性危灾也必然是对社会的凝聚力的全面检测。危难总是比平时更能深度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民风民情。在此次抗击SARS中,公共道德升温,社会正气张扬,社会凝聚力增强 转自搜狐 ●疫情使集体伦理和社会公共心理经受了锤炼。人们认识到:人类处在全球化的开放社会,也处在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风险”社会。由于全球人口剧增和人类自身行为及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人类必须有与各种疾病和危难作长期斗争的精神准备 转自搜狐 一个期望不遭遇任何灾难的民族是高度理想主义的;同时,对灾难只会悲情地舔舔伤口,不能从灾难的刺激和其精神馈赠中学到东西的民族是悲怜主义的。灾难毕竟是灾难,谁也不希望它们多一些,但是人类不正是经受了一次次危机与灾难的历练与挑战而走入今天的文明社会的吗?乌云与暴雨是人们不希望的,但雨过天晴毕竟是灿烂的。 转自搜狐 SARS疫情像一场风暴,掠过大地。它在极短的时间里掀动了整个社会,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运行节奏。从政府公共部门到社区居民生活,都发生了极为迅捷的裂变。危机是“创造性的毁灭”(熊彼特语),造成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与创击,但是任何危机都具有双重性。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危机具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正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疫情,都给了这个世界多方面考验一样,SARS疫情也深刻地考验了我们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凝聚力。 转自搜狐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在危急状态下,政府能否迅捷有效地作出反应,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有效率地实施危机管理,提供社会安全和秩序方面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公民免受恐惧和危害,是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容。 转自搜狐 政府公信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数,是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情况,亦即是否尊重公民知情权、保证公共信息的公开性、及时性和畅达性。在现代公共资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政府信息如果不公开,一是必然造成其他传播渠道的流通和谣言、小道消息的传播;二是正因为在危急状态下,公民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处境遇和预期态势,信息不公开必然加剧人心恐慌,造成社会混乱。 转自搜狐 客观地说,此次SARS危机除了对政府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等方面的重大考验和演练外,最为严峻的,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各级政府正是以高度负责任的积极作为和科学精神,在这次突发疫情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政府的公共理性得到充分肯定,责任政府形象耸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依赖度明显增强。除了单一制的组织体制、快速的社会动员能力在危机管理中得到很好发挥外,各级政府对疫情的处置(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吏治整肃措施)体现了置人民安危于第一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价值理念。 转自搜狐 如上海在处置SARS疫情一开始,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确立了几大基本原则:一是没有脱离上海人民生命安全的所谓“上海形象”,必须严格按科学精神办事;二是疫情处置实行全程性公开、透明(不仅要让每一个公民通过公开透明来了解疫情,而且要让公民在知情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抗击非典),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迟报、漏报、瞒报;三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要在突发事件中经受锤炼、提高公共管理质量。上海在抗击SARS的关键时候,主动邀请WHO专家来沪考察和指导,表现了处置公共性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和各级政府在这场大的考验面前,显示了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信心,领导人民使这场危机得到良性转化。人们由此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和政府是领导抗击公共灾难的中流砥柱,还是党和政府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转自搜狐 与此同时,任何公共性危灾也必然是对社会的凝聚力的全面检测。危难总是比平时更能深度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民风民情。在此次抗击SARS中,公共道德升温,社会正气张扬,社会凝聚力增强:白衣天使的出色表现使人们对公共卫生体系和医务人员信任和依靠不期而生;关爱、互助、理解、守望相助、心心相印的殷殷之情使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各种社会捐助、支援(上海在本市物资供应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紧急组织和抽调大量重要物资支援各地抗击非典)和各种“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使危难真情与社会公共关系碧波荡漾……由于现代社会各种公共性灾难已完全超出单个生命个体力所能及,因此此次疫情让人们体悟到集体的价值: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集体的力量在人的生活和生命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肆虐的灾害面前,个体生命是脆弱的,但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疫情给生命个体的压力,转化为一种对社会、对集体的依赖力,转化为对政府、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系统的期待,把全社会带进一个同甘苦、共患难的境地。 转自搜狐 疫情使集体伦理和社会公共心理经受了锤炼。人们通过这样一次事件认识到:人类处在全球化的开放社会,也处在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风险”社会。各种危机诸如金融危机、财政危机、战争危机、石油危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都可能不期而至。由于全球人口剧增和人类自身行为及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人类必须有与各种疾病和危难作长期斗争的精神准备。我们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发挥组织优势,必须有一种“人在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的强健心魄,高扬团结、互助、关爱的公共品格和公共精神。 转自搜狐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干部、法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