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吴敏杰 莫斯科时间11月1日18时30分,忙碌了一天的俄罗斯《说法》周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仍在埋头编排将在2天后出版的新一期报纸。突然,8名警察闯进室内,并以今年5月份的第20期《说法》报“泄露国家机密”为由,对编辑部进行搜查取证。警察随即没收了该刊负责“国家安全”栏目的编辑兼俄“间谍”网站总编安德烈·索尔达托夫的电脑和编辑部的主机。 事后,俄《独立》网站的记者拨通了当时不在编辑部的索尔达托夫的电话,询问有关情况。索称:“搜查取证只是借口,警察的真正 目的是要没收新一期《说法》的所有文字与图片资料,因为该期将刊登他与另外3名同事10月26日凌晨在文化宫对面的楼上观察并拍摄到的真实情况,这些情况与连日来的官方说法太不一样。” 立法禁止报道反恐? 其实,俄罗斯警察针对《说法》 周刊的这一行动,只是10月23至26日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结束后,新一轮车臣反恐战役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许多人发现,伴随着俄联邦军在车臣的大规模清剿行动以及高层官员在外交上的强硬姿态,这场发生在俄联邦境内的反恐战争已悄然进入秘密状态。不过,这种保密并非反恐战要暗地进行,而是要加强对反恐活动的新闻封锁。 11月1日,也就是人质事件结束后的第6天,酝酿己久的俄联邦《反恐怖法》和《新闻媒体法》的补 充修正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以288 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的绝对优势三读通过。《新闻媒体法》修正案规定,严禁报道旨在妨碍反恐人员的言论,未经同意严禁披露参战特种部队官兵、指挥人员及提供协助人员的有关情况,严禁利用媒体传播武器、弹药及爆炸装置的制造工艺,严禁刊登、播放或网上发布“助纣为虐”的信息,严禁披露解救人质行动中所使用的特种技术手段及行动战术,等等。 而根据《反恐怖法》修正案的规定,恐怖分子的尸体将不会交给死者的家属,同时也不会透露尸体掩埋地点。最后,国家杜马还 一致通过了《尸体埋葬法》修正案。并将拒交恐怖分子尸体列入了该法案第14条。 11月13日,俄联邦委员会以133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杜马提交的《反恐怖法》和《新闻媒体法》的补充修正案。 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多·奥捷罗夫在评价反恐法修正案时强调:这既是对莫斯科文化宫人质事件及其它恐怖事件的相应的法律评价,也是对恐怖分子发出的警告,警告他们俄政府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将毫不留情。 目前,前两项法案已提交普京总统签字。一旦俄总统签字生效,那么俄记者对恐怖事件的报道活动将大受限制。从此,事发地点的现场画面将逐渐从俄罗斯电视屏幕上消失,关于反恐行动的详情透露也将不会出现在各种报刊与网站上。 媒体指责官方推卸责任 两项新法案对反恐行动报道的种种限制引起了俄罗斯媒体的强烈不满。11月20日,俄罗斯各大国营与私营媒体巨头,自苏联解体以来破天荒第一次坐到了一起,这些平日的竞争对手,“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莫斯科“大饭店”,商讨对策。 俄罗斯电视“第一频道”总经理康斯坦丁·埃伦斯特在会议开幕上指出,莫斯科人质事件结束以来的这段时间,全社会都在讨论媒体的表现,我们已经从这一悲剧事件中吸取了教训。全社会都明白,类似的事件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也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与记者组织的领导们才坐到了一起,目的是向总统表明媒体对杜 马通过两个修正案的立场,建议总统否决这两个修正案。 随后,与会的媒体巨头们讨论通过了致总统的呼吁书,所有与会者都在上面签了名。其中包括国际文传电讯总经理、《消息报》总编、莫斯科之声电台总编、《生意人报》总编,捍卫公开性基 金会总裁等。 呼吁书中写道:“在不考虑媒体的经验与意见,尤其是在不明确 落实修正案具体机制的情况下,通 过这样的法案,其后果将是影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导致一些媒体失去对非常事件进行客观报道以及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报道的机会。” 呼吁书承认,一些记者对莫斯科文化宫人质事件的报道有误,但其中一些错误是由于实施反恐行动的国家机关的疏漏造成的。呼吁书同时指出,记者在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准则应该由记者们和强力部门的专家一道来制定。 签名仪式结束后,RenTV创始人列斯涅夫斯卡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在人质事件期间犯错的不仅仅是新闻媒体,人质营救行动指挥部、强力部门等部门也都有错,把媒体作为替罪羊,这是不对的。如果总统匆忙批准两个修正案,将会导致无法挽救的错误。” 俄记者协会秘书长伊戈尔·雅克文科的言辞更加激烈,他在接受莫斯科之声广播电台的采访时指出:“新修正案将意味着恢复新闻检查。首先,控制机关获得了诠释新法的巨大空间;其次,因披露特工机关活动而要承担的责任完全推到了记者头上。”他强调,这是一场法律政变,实际上保密的责任应由秘密载有人承担,而非记者,也就是说议员们没有正确确定责任人。“记者的行动准则应由记者们来确定,与当局无关。” 归还恐怖分子尸体两难 早在莫斯科人质事件结束后的10月28日,俄执法机关消息人士就已放出风声,“将不会把劫匪的尸体交给死者家属,同时也不会透露其埋葬地点。”随后,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先后通过《反恐法》修正案,对此予以确定。 不过,在俄罗斯政界,也有一些人反对该修正案。右翼力量联盟议会党团副主席鲍利斯·纳杰日金强调,是否交出恐怖分子尸体已不是简单的政治问题,而是伦理和宗教问题。他呼吁说:“我们应该与活着的恐怖分子斗争, 而不是死尸。” 与此同时,俄一些民众也对拒绝向劫匪亲属交还尸体表示反对。 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本月初宣布成立了一个专项基金会,希望与联邦中央进行秘密谈判,用50万美金赎回41具车臣武装分子的尸体,除规定当地商人每人必须交纳1000美元的现金外,还呼吁周围地区及国外商人捐钱。据称,他们现在已募集到一大笔资金。不过,有报道说,上周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在这些资金的利用问题上发生分歧,马斯哈多夫的3个保镖因参与争抢事件,在车臣诺扎·尤尔特地区被巴萨耶夫的手下打死。 普京:是否签字,进退两难 面对各大媒体领导人的巨大压力和部分政客及民众对死亡劫匪尸体问题上的人道立场,如何处理这两个法律修正案,已让普京陷入两难境地。 在《反恐怖法》修正案问题上,如果拒签,虽会留下人道的好名声, 但却无法告慰死难人质的亡灵。一旦批准,那么车臣人与俄罗斯人之间的民族仇恨会进一步加深。 据俄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参与制造莫斯科文化宫人质事件的41名车臣恐怖分子全部被打死, 他们当中有22名男人,19个女人。 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16岁。 在《新闻媒体法》修正案方面,普京现在要面对的是俄罗斯庞大的新闻媒体业,互为竞争对手的媒体巨头,为推翻这一法案,能达到如此空前的联名力谏规模,足见该案的“不妥程度”。如果同意,后果可想而知。如果否决,那么新修正案能否保证反恐怖战争按当局的意愿“秘密”进行? 《说法》周刊两次遭查 《说法》周刊每周一出版,该刊以观点独到、文笔犀利而享誉俄罗斯新闻界,发行量很大。但它同时也因经常披露一些内幕文章而遭警方的搜查。 2000年11月,该刊刊登了一篇介绍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内幕情况的分析文章。文章认为,库艇可能是与美国潜艇相撞而沉没的,文章同时还配了一张俄罗斯卫星拍摄到的“洛杉矶” 号核潜艇照片。结果,莫斯科市安全局工作人员来到该刊编辑部进行搜查,并抄走了一些文件。随后,这篇文章的作者(该刊编辑)被叫到检察院接受询问,其中包括他从哪搞到的俄罗斯卫星照片。 今年11月1日,俄警察来到该刊编辑部进行搜查,理由是该 刊5月27日出版的第20期刊登的题为《面具》的文章,泄露了国家机密。文章披露了俄联邦安全局一片秘密设施地盘内的住宅楼建设情况,并配有地图及其它相关图片。文章作者、该刊负责“国家安全”栏目的编辑安德烈·索尔达托夫在接受“独立”网站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消息并非秘密,它们都来自公开的消息来源,其中包括莫斯科市公布的一些批文,文章是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