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劫之后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面目全非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15日09:53 新华网 |
|
|
新华网巴格达4月14日电 特写:浩劫后的巴格达
新华社特约记者 贾迈勒
浩劫之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已面目全非:它蓬头垢面,全身是伤;它从废墟中艰难地爬出来,踉踉跄跄往前走,却不知路在何方。
市中心的政府大楼和许多著名建筑物无一例外地经历了被炸、被烧和被抢的过程。曾经因外国记者云集而闻名的新闻部大楼,虽然楼体还在,但却已成空壳,缓缓升起的一缕缕黑烟似乎还在讲述它的悲惨遭遇。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建设部大楼在美军第一轮空袭中就被导弹击中,在随后的轰炸中屡次成为目标。萨达姆长子乌代任主席的伊奥林匹克委员会办公楼也未能幸免,先是被抢,随后不知被什么人纵火焚烧。
贸易部、存放着大量进口轿车的国家仓库、移民局、护照局、中国大使馆、德国大使馆、法国大使馆和苏丹大使馆也先后被抢。但有些市民说,目前还没有人看到那些支持美国对伊动武国家的使馆被抢的场景。这次战争前,伊拉克虽然遭受了十多年的经济制裁,巴格达市内到处呈现一幅衰败的样子,但宽敞笔直的道路还是给初次到伊拉克的外国人留下了深刻影响。他们说,萨达姆“还是做了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这次战争将这些道路破坏殆尽。
新华社巴格达分社一名伊拉克雇员说,从前他从巴格达东区开车到西区只需要半个小时,而如今,很多桥梁和路段被炸,再加上待机作恶的持枪歹徒,他不得不绕道行驶,这一来,原本半个小时的路程现在花上两个小时也不一定到得了。
那些参与哄抢的伊拉克人,大多来自文化较低和极度贫困的家庭,特别是位于巴格达东区、居住着20多万人的“萨达姆城”。有些哄抢者辩解说,他们生活在一个本该很富有的国家,但“萨达姆政权欺压”他们,“剥夺”了他们的“权利”。“那些与政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在制裁下仍然过着安逸的生活,这是不公平的”。12日,抢劫现象仍在继续。当天,巴格达警察局负责人同美军开会,商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问题。在美军和伊拉克警察联合巡逻14日成为现实前,巴格达民众就已自发组织起来,拿着棍棒和枪支上街维护治安。巴格达分社所在街区的联防队13日抓住了4名入户偷盗的伊拉克人。他们被教训了一顿之后被释放,因为联防队也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些抢劫犯。
除了糟糕的社会治安,巴格达的人道主义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巴格达大部分地区仍停水停电。由于缺少必要的药品和医疗设备,许多医生面对无数等待急救的伤者只能发出无奈的感叹。由于医院也遭到抢掠,所以很多病人没有床位,只好躺在地上。同时,被送往医院的死者越来越多,但因缺少足够的冷藏柜,很多尸体被就地埋在了医院的花园里或是被扔在冷藏柜旁边,无人过问。巴格达的医生们担心,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没有处理的尸体会引发瘟疫等恶性流行性传染病。目前,巴格达的日平均气温已达到35摄氏度。
14日,巴格达大部分商店和加油站还大门紧闭,老百姓仍靠着战前准备的粮食和水过生活。为了备战,伊拉克政府提前6个月发放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配额。由于没有燃料,老百姓出行变得非常困难。
自美军进入巴格达以来,当地报纸被迫停刊,电视和电台中断播出。渴望了解伊拉克外部世界动态的巴格达市民由此变成了笼中之鸟。“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尽管萨达姆时代出现各种问题,但老百姓至少还可以生存,”市民艾哈迈德气愤地说。(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