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微小企业成为抚顺疏导下岗职工主渠道
2002年6月7日14:21 人民网
|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张羽 邹兰)一向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而自豪的抚顺,从1998年起的4年里,创造性地兴办起6000多家微小企业,新创就业岗位5万多个,成为分流下岗职工的重要渠道之一。下岗人员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张永芹是抚顺大学后勤管理处的职工,下岗后,通过自筹、贷款,先后投入资金140万元,创办兴达养殖场,在山区建起集荒山荒地开发、畜禽饲养、饲料加工为一体的经济小区,年产值超过120万元,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人。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有近1.5万名下岗人员通过小企业实现再就业,占全市全年创造就业岗位的20%。
抚顺是以能源、原材料见长,国有经济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全市近70万名职工中,70%集中在煤炭、化工、冶炼、机械等重工业行业。近年来,随着企业减人增效改革步伐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下岗职工逐年增多,也基本丧失吸纳就业的能力。而且抚顺其它成分的经济不发达,大量的下岗人员往哪去成了难题。
严峻的现实逼着抚顺想方设法寻求扩大就业的新办法,尽管产业结构单一是城市的一大弊端,但也为解决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留下了空间。
为此,抚顺提出发展投资少、产出快,用工及分配形式灵活、适宜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密集型微小企业,缓解再就业压力。
为了鼓励发展经过认证的微小企业发展,这个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对下岗职工创办微小企业,给予相应资金支持。设立微小企业小额贷款,从市再就业资金中划出3000万元做为风险抵押金,分期存入城市合作银行设立的专户,由城市合作银行按1:3比例配置贷款规模,截至目前共启动贷款规模9000万元;成立专门的小企业发展中心,为微小企业发展提供综合式服务。抚顺从工商、税务、环保等13个部门抽调专人,具体落实有关发展微小企业的方针政策,指导协调微小企业的创办,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并承诺在5个有效工作日内办理完相应手续。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