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崇焕是哪里人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19日02:55 中国青年报 |
|
|
黄文杰
袁崇焕是谁?这谁都知道,他是明末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可问他是哪里人,就算你是历史专业出身或许也会犯糊涂。据中国新闻网17日报道,广东东莞和广西藤县争夺袁崇焕由来已久。随着清明节的到来,这场在民间和学术界同时展开的辩论越来越激烈了。
同样让我们犯糊涂的还有很多,比如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曹雪芹到底是辽阳人还是丰润人等等。当然,我们不必为这种暂时解不开的疑团担心,相信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历史研究的深入,早晚真相会大白天下。引起笔者兴趣的是,现在有些地方对待这类问题比学术界还投入还来劲,他们为了让历史名人得以合法地在自己地头归宗认祖,总是不依不饶地和其他地方争得不可开交,甚至不惜重金邀请专家学者到当地考证,组织研讨会、发表论文、出版书籍。
历史名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那些热衷于考证名人籍贯、故里的地方,瞅准的就是它可以转化为不可估量的实际效益。因为一旦认准某个文化名人出自本土本乡,无异于向世人标榜名人是我们当地培养出来的,这就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地方知名度也就可以借机打开。
那些地方能够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并懂得利用这种资源来为经济发展服务,应该说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是开放意识和品牌意识的觉醒。而且,因为他们对历史考证的热心和投入,确实对保护和开掘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和文化事业的进步。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终究是史实问题,既然是历史问题,就应具备历史考证的严肃性和庄重性。换言之,此类问题应该抱着严谨负责的学术心态,以刻苦认真的钻研精神在学术框架内解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地方为了和历史名人扯上关系,仅仅因为一个莫须有的传说,或者残简里的只言片语,就大肆张扬他们才是名人的籍贯所在地,有时还请大批专家学者来说话撑腰。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情况下,那些带着情绪偏见的当地人和立场已经倾斜的所谓权威人士,他们采用的证据和方法,发表的见解和观点,都是值得怀疑的。防止历史研究滑入功利陷阱,避免商业色彩和世俗习气的污染,这是我们对待名人籍贯问题应该保持警醒的。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是南阳还是襄阳的争论,是最悠久也是最著名的。清朝时襄阳人顾嘉衡去南阳做知府,他有意平息这场历史争论,专门写了一联,下联是:“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顾嘉衡的聪明在于,他看到历史名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而不仅仅是某个地方的狭隘归属品。这才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宽容胸怀和开阔视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