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不是全球通缩火车头 专家反驳大摩报告
| |
| |
2002年12月24日19:56 新华网
| |
|
近期,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发表名为《中国因素》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已成为美国经济收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全球通缩的火车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存在物价低位运行,但并不能称为通缩。而且,一个国家出现经济问题首先要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斯蒂芬·罗奇首先肯定,近8%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迄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令人瞩目的成功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并且影响全球,不断上升的通缩风险是要点所在”。报告说,“中国2002年8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1996年至2001年期间,中国在亚洲对美出口增长额中所占比例高达50%,中国已成为美国经济收缩的一个主要因素”。报告还认为,“亚洲成为向全球其他地区输出通缩的出口商,一个令人不安的角色。而中国则扮演首领的角色”。
姚景源指出,首先该报告的前提就是不存在的。单纯的物价下跌并不能称为通缩。如果物价下跌的同时导致经济衰退或伴随着经济衰退才能称为通缩。但是我国在物价低位运行的同时,经济是高速增长的。而且,中国物价的降幅也保持在1%左右,今年以来物价正在逐季、逐月地回升,所以,不能判定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通缩,更不能说“中国输出通缩”。
《中国因素》分析了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动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家资助基建投资。姚景源认为,除了这三个因素之外,国内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8%的经济增长速度中,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贡献比例为4:3:1,而且中国今年1至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并不是报告所说的“国内消费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
对中国物价为何长期低位运行,姚景源认为有几个重要原因。首先,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产品价格自然会下降;其次,由于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投入的增加,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使供给充裕,当然也产生了重复建设造成的部分过剩及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另外体制改革使人们预期支出心理在增强,消费预期不好也导致需求不足。
姚景源认为,斯蒂芬·罗奇的报告认为中国价格正在影响全球是正确的。这说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提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价格决定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商品价格的确定将以全球经济体系为背景,逐步改变过去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历史,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但不能说中国低价格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就导致了美国的通货紧缩。只能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而且,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和中美贸易的发展也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姚景源最后表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首先要从自己国家内部找原因,才能解决好问题。 (刘彩娜)
《中华工商时报》 2002年10月25日( 稿件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