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学生报名人数增加到300多人,上课用的板凳成了大问题。”9月1日,当记者来到合肥市最大的民工子弟小学馨怡小学时,校长谢长顺正在为板凳而发愁。
馨怡小学是由来自定远的谢长顺夫妇创办的。2002年,学校学生人数有100多人,教师有7人。这些学生全部是在周谷堆批发市场附近从事蔬菜贩运的打工者的小孩(本报2002年曾作报道)。“8月27日,学校贴出招生通知。结果,一下子涌来了300多人,超过了附近公办小学的办学规模。”谢长顺校长告诉记者:“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河南、山东、江苏、广东等外省的,大多数则是我省的。”
新生数量迅速膨胀,一方面是因为合肥市教育局承认了学校的存在,解决了学生的学籍问题。政府态度的转变使得学校能够安心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语文、数学、音乐、英语、体育等多门课程,课程设置完全达到合肥市教育局的要求,教师人数目前已经增至15人。谢校长说:“上个学期学校成绩处于包河区所有小学的上游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收费低廉,只需正常学费的1/10。有资料显示,仅合肥周谷堆附近就聚集约3万名外来人口,整个合肥流动人口已超过20万。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40万,他们大多是中低收入的打工群体。馨怡小学的生源迅速翻倍自在情理之中。
不过,约400平方米居民楼显然容纳不下300多名学生。学校虽临时增租了数间教室,但随之而来的板凳问题又让学校陷入窘境,很多学生只好站着上课。“民工子弟学校实际上分担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负担,让孩子们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谢长顺校长呼吁道。
(本报记者胡继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