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彪 陈崇刚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杰 东方欲晓,雾锁大江。一座“孤岛”若隐若现。突然,10艘经过伪装的冲锋舟冲开浓雾,飞起猛进,快速抢占“孤岛”;转眼间,3座浮桥“浮出水面”…… 湖风掀天,急流满浪,4个“灾民”随波漂逐,4艘冲锋舟飞起猛进,不到5分钟,“灾民”被安全救起…… 夜黑如漆,暴雨倾盆。松花湖深处陌生水域上,3个分队借助GPS系统,编队整齐地回到了各自的“家”…… 又是一年汛期至。6月中旬,笔者走进北国江城吉林市,在松花江上采访被誉为“水上尖兵”的吉林陆军预备役工兵团,所见所闻,感触颇深。团长金兵杰告诉笔者:“团队已形成全天候作战和抢险救灾能力”。 精彩回放 1984年,在吉林省诞生了一支国防新军———吉林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迄今为止,该团已连续17年担任沈阳军区和吉林省抗洪抢险值班分队,先后参加过桦甸、嫩江等12次抗洪抢险,转战东北10多条水域和江湖,救出群众数十万人,被誉为“洪水中的生命之舟”、“水上尖兵”,先后被国务院和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被沈阳军区荣记集体二等功。该团舟桥连被四总部授予“抗洪抢险模范连”荣誉称号。 10多年驰骋江湖,“水上尖兵”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洪水中的生命之舟 1998年8月16日夜,嫩江大堤黑龙江泰来段突然3处决口,凶猛的洪水咆哮着涌向吉林省镇赉县90多个村屯推开院墙、撞开房门、爬上炕沿……从睡梦中惊醒的群众被逼上屋顶、爬上树梢、跑上土岗,哭声、惊叫声、求救声连成一片。曙光初露时,远方水天交接处,几只淡蓝色的冲锋舟飞驰而来,舟上那亮丽的桔红色救生衣,像火苗在洪水中跳动。“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这支“天降神兵”,就是吉林陆军预备役工兵团官兵们。8月初嫩江流域发生水灾以来,他们一直奋战在抗洪第一线。17日凌晨3点20分,正在百余公里外执行抢险保障任务的他们接到命令后,顾不得一身疲惫,立刻整装出发,火速赶赴镇赉灾区。 “立即卸载,快速下水!”7只冲锋舟像离弦之箭,同时驶向被困群众。一处民堤上,围困着20余名村民。冲锋舟行至大堤附近时,洪水从30余米宽的决口处咆哮而出,形成一道湍急的瀑布状水障,恰似吐浪翻波的“龙口”。冲锋舟一次又一次被洪水冲了回来,稍有不慎,随时可能卷入旋涡。此时,官兵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也要救出群众!他们加大油门,把稳舵,一次次地冲向汹涌的决口,终于越过激流,将村民们一个个救上了船。到晚上9时30分,受困的700余名灾民全部安全脱险。官兵们来不及休息,又驾舟驶向下一个灾区。38天时间里,他们转战嫩江沿岸,出航1583个航次,水上行舟 82784公里,陆上机动4893公里,从滔滔洪水中抢救遇险群众5600多人,抢运各种救灾物资180吨;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及时出现在哪里。他们还派出了水上救护医疗队,为灾区和受灾群众防病治病,在灾区建起了“坝上小学”。“水上尖兵”的名字在嫩江流域广为流传。 1998年8月26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到镇赉灾区视察灾情,乘坐该团第7号冲锋舟,官兵们圆满地完成了保障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听了他们的事迹汇报后,深情地称赞他们任务完成得很好,并代表灾区人民向官兵们表示感谢。原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抗洪一线视察时称赞道:“你们驾驶的是托起危难群众的生命之舟!” 急救美国飞行员 2001年10月6日11时,吉林市碧空如洗,万人空巷,一场国际特技飞行表演正在举行。国际“天隼”突击队精彩的表演,让数十万观众如痴如醉。11时40分,美国飞行员科比·查姆布里斯驾机飞临松花江上空,他时而螺旋俯冲,时而掠江飞行,博得阵阵掌声。 突然,正在做“蜻蜓点水”高难度特技动作的飞机速度骤减,一头扎入江中,打了两个旋后,便漂浮在江面上。飞机失事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说时迟那时快,担任这次特飞表演水上抢险任务的工兵团官兵们紧急出动,4艘冲锋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各自的位置上箭一般向出事地点驰去。连长马振宝第一个跳入水中,迅速打开失事飞机舱门,摸索着找到了飞行员科比,解开了他身上的安全带,在随后赶到的团长金兵杰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将浑身是血的科比救到了冲锋舟上。科比很快被送到医院。 从飞机坠机到科比被救上岸边,扣人心弦的水中紧急抢险仅仅用了3分钟,却使松花江两岸30万名中外观众始而悬心吊胆,继而感动不已,纷纷对“水上尖兵 ”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由于抢救及时,科比很快就脱离了危险。当他苏醒过来得知获救的经过后,含着眼泪对身边的中国预备役部队官兵伸出大拇指连说“OK ”,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苦练精兵 几年来,吉林陆军预备役工兵团着眼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勇追世界军事变革潮流,为锻造一支现代化的预备役工兵部队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训练模拟系统填补“空白” 2000年8月17日,“水上尖兵”训练教室里,近百名预备役官兵像往常一样进行训练。与往日不同的是,他们每个人的头上都戴上了一个厚厚的“墨镜”,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台新型的机械。只见他们熟练地操纵着各种操纵杆,调试着各种仪表和按纽,旁边,组织训练的师团首长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现的自动评估结果,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该团“科技兴训”的结晶之一———自行研制的“工程机械模拟训练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工兵团工程机械专业门类多、技术含量高、训练难度大、组织实施复杂、机械磨损大、经费耗费多,按传统方式训练,每次组织集训前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准备就得一个多月,培养一名工程机械手需要2至3 年,集训期间还要受天气、场地、季节等制约。这个训练难题多年来一直制约团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团党委决心搬掉这只“拦路虎”。他们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历时半年多终于建成了工程机械模拟训练教室和训练成果评估系统。这套系统不受地形、天气、季节的限制,能自动进行成绩评估、自动纠正操作不当之处,解决了大型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复杂的难题,节约了大量经费,实现了预备役部队工程机械训练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团队利用这套系统训练,战斗力很快实现了整体跃升。 水上尖兵添“神眼” 2000年5月10日深夜,一场特殊的抗洪抢险演练在松花江流域展开。随着师指挥部一声令下,团首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照地图,准确地确定了各抢险分队的精确位置,迅速下达了指令,30多艘冲锋舟如离弦之箭射向江面,准确地避过一个又一个预设的障碍物,顺利地到达百余公里之外的指定地点,执行各种任务。1998年夏,他们在抗洪抢险中,经常遇到通信联络中断的情况,分队执行任务时,也往往无法判定准确位置,虽然没有影响到任务完成,但却引起团领导的深思:如果在战时,那将会贻误战机,甚至影响到整个战局。团党委为此多方筹集资金,引进了GPS卫星导航系统,全团官兵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使用方法。使用这套系绕,能精确地判定距离,极大地缩短战斗中炮火准备的时间,解决了陌生地域开进难、水上航行多纵队混编难、跟进指挥通信难等难题,团队在军事训练和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如虎添翼。官兵们高兴地把它比作“水上尖兵”的“神眼”。 时刻准备着 今年6月20日晨,吉林市晴空万里。离市区10多公里的松花湖上,早起的渔民正在辛勤地劳作。湖区深处,一片无人水域上,一艘艘冲锋舟正在劈波而行。蓝天碧湖,旭日青山,轻舟白浪,好一幅“湖上演兵图”!笔者禁不住钻出营帐,接连按动照相机快门…… 笔者了解到,自1999年以来,该团每年都组织官兵到松花江流域和松花湖,利用天气、山区等自然条件和就便器材设置各种复杂环境,系统地进行水上救生、战地救护、受灾群众输送转移等训练课目的演练。训练中,他们着意加大训练难度,积极开展超极限操舟训练、多纵队混编伪装超时速等高难度的训练。如今,该团官兵人均操舟速度提高了2.5倍,所有操舟手都能组织运用各种伪装方法,熟练掌握超极限操舟训练技能,全部达到新《大纲》规定的要求。官兵在复杂情况下的应变能力、高质量完成水上作业技能以及遂行水上登陆作战的本领显著提高,使团队已形成全天侯作战和抢险救灾能力。 几天的采访很快结束了,6月20日黄昏时分,笔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松花湖。湖上,一排排冲锋舟犁开白色的浪花,行进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那是“水上尖兵”们还在刻苦地训练,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