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不善夜战 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坚固防线一触即溃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14日09:10 解放军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nimages/c.gif) |
|
1982年6月,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军队和英国军队在斯坦利港西部山区发生了激烈战斗。由于阿军不善夜战,致使苦心经营的防线彻底崩溃。阿军最后失败。
斯坦利港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首府。其西面是山地,阿军在这里构筑有坚固的格尔铁里防线,北、东、南3面环海,易守难攻。阿军企图依托有利地形固守,和英军打一场持久战。6月11日晚,英军向斯坦利港近郊的两姐妹山、浪顿山和哈里埃特山发起强攻,遭到阿军密集的火力还击。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英军才将其占领。为避免再次造成重大伤亡,英军决定发挥自己夜视器材的优势,对阿军纵深防御阵地进行夜袭。6月12日深夜,英军特种部队利用夜视器材先期潜入阿军后方,在阿军障碍区中秘密开辟通路,并用特殊显影粉标上箭头。随后,3000名英军利用热成像夜视器沿着箭头指示的路线行进,在阿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顺利泅过障碍地带。尔后,英军突然向阿军发起攻击。由于英军枪炮都配有夜视器材,看阿军一清二楚,但阿军却发现不了英军,特别是那些无经验的阿军士兵一有动静就胡乱放枪,恰恰暴露了目标。为避免挨打,阿军出动飞机投射照明弹,但由于英军分散、阿军集中,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己方的位置。结果,阿军成批的士兵被俘,大量武器弹药被缴。至6月14日黎明,英军占领了斯坦利港南部的汤勃顿山、威廉士山和西北方向的无名高地。至此,阿军的格尔铁里防线宣告崩溃。
阿军本来拥有优势兵力和坚固的防御体系,具备一定的抵抗英军进攻的物质条件,但为何在决战中如此不堪一击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阿军作战思想陈旧。现代战斗突出的特点是大纵深、高速度、昼夜连续实施。夜战已从过去的小打小闹变成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大量夜视器材的应用使夜战不再是一场独立的作战行动,而是昼间作战的延续。这一作战思想在二战以后逐渐引起西方各军事强国的重视。各军事强国一面大力发展夜视器材,一面改进夜战战法。相比之下,阿军对先进军事思想的吸收甚少,不熟悉新的夜战特点,同时又缺少夜战装备,使其军队在夜间如同盲人般作战。如此这般,阿军哪能不败呢?
二是阿军军事训练简单,不适应现代作战的要求。阿根廷军队的服役期为一年,士兵在服役期间很少进行不良天候条件下的特种作战。虽然战前阿根廷能在短时间里集合起一支由预备役人员和新兵组成的10万人的部队,但多数预备役人员和应征青年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事素质较差。相反,英军士兵不但装备有先进的夜视器材,而且战场适应能力很强,夜战战术熟练。如此这般,在夜战中阿军自然不是英军的对手。
现代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拥有先进夜视装备的军队由过去被动应付夜战变为主动寻求夜战,夜战的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因此,要取得未来夜间防御作战的主动,就要认真研究夜战面临的新情况,在战法上寻求胜敌之策。马岛战争中的多数地面作战都是在夜间进行的,而阿军在这方面研究较少,不善夜战,也不想夜战,这可以说是其最后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兵法说“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意思是说往往因自己没有本事而战死,因自己技艺不精而战败。阿军的教训即在于此。 |
|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