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财税学家认为,收费不应该,其理由是税费不应该抑制经济发展。汽车是支柱性的产业,征收税费,会减少税源的基数。应该鼓励汽车发展,扩大税收的基数,再把多征收的税费来改善道路交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经济学家认为,道路免费提供,是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应该收费,一直收到不堵车为止。有更多的人则对北京市道路建设规划和交通管理水平提出意见,认为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差才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私家车不应该成为替罪羊。交通专业的人士认为,目前自行车和行人违章,是交通拥堵的最大问题,自行车虽然是环保的交通工具,但绝对不是绿色的交通工具,应该限制自行车。根据这一逻辑,限制行人也是应该的,不过看起来有些荒诞,所以没有任何人提出来。 深究起来,这些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观点有分歧,还反映了各个方面的利益和立场的差异。比如,对产业政策设计者来说,汽车产业的确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他们的利益在于如何发展汽车业。据报道,到2003年7月底,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汽车贷款总额大约是170亿美元,据此推算,国内汽车消费总额大致在500亿美元左右。并且在未来前景继续看好,中国将告别自行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学家如茅于轼先生所估计的北京汽车拥堵而导致的每年60 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显然不会为产业政策设计者放在眼里。对他们来说,限制汽车产业发展的方法,显然都是不对的。 对私家车主来说,好不容易挣了一笔钱,有的还是贷款买了车,刚刚过上了开着汽车出行的日子,一下子又需要增加汽车开支,心里自然不好受。更多的汽车购买者,一看自己要买车,还需要多付一笔牌照费,显然心里也有气。明明是交通管理水平差,道路设计水平差,但私家车就得为交通拥堵当替罪羊吗? 经济学家的思考显然是正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午餐势必供不应求,出现拥挤效应。比如超市里一旦有免费赠送的物品,一会儿就会被一抢而空。海洋里的鲨鱼,虽然凶猛,但因为是大自然的恩赐,不付费用就可以捕捞,大家都争相捕捞,结果鲨鱼数量急剧减少,有些种类已经濒临灭绝。某公司推出一个项目,用其10个商标就可以免费换取一个孩子用的小书包,一大早就有家长在那里排起长队,小书包供不应求。汽车在马路上派起长队,其原理也差不多:道路免费使用。要让汽车不在马路上排队,最好的办法就是收费,一直收到不堵为止。不过经济学家只是考虑了经济效率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公平问题。 对政府来说,交通拥堵,是一个公共问题,不仅是对其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政绩的一个考评指标。所以,兼用治标和治本的办法,比如限制私家车的办法来治理交通拥堵,是其利益所在。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不仅需要考虑效益,更需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并超越各个方面的具体利益,并着眼于政府的优势,着重考虑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