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癌患者桃李满天下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9日12:11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
|
|
南方都市报 2003-03-09 09:59:05卢守荣说话完全靠“电子喉”发音。本报记者 许冰 摄
喉癌患者桃李满天下
卢守荣1994年创办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至今培育出毕业生120个
明星档案
卢守荣,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校长,生于1934年,原是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1984年患上喉癌,只好离开讲坛。1994年,他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创办了“残培”。近日,“残培”以集体名义被评为“羊城公德公益百星”中的“扶弱助残”星。
在全国数千万残疾人的世界里,广州“残培”(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它藏在海珠区南华西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小小的校园不到4千平方,教室、宿舍、食堂、阅览室都在一栋楼里。
这是一所不寻常的学校。3个年级共60人,学生们大多为肢体残疾者和弱视青年。他们在这里接受大专程度的英语和计算机教育,无须付任何学杂费。从1994年到现在,这里培育出了120个毕业生,95%以上的人找到工作。
明星心路】
心忧天下战胜悲观
该中心创办人卢守荣原是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他在“电子喉”的辅助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卢守荣说,20年前,他不幸患上喉癌,“我意识到:我这个教语言的教师,成了一个哑巴。”癌症甚至让他无法用口进食,每天只能进行“鼻饲”,那种苦难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就在他陷入绝望时,他偶然看到一个资料:我国有6千万残疾人(1996年统计数字),其中约三分之二是文盲,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不能自立。“这是一个令人产生揪心之痛的数字和现实。”这时候,一种使命感令其终于战胜了悲观。
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卢守荣想到:他要办一所专门培养肢残青年的高等英语学校,让他们有较高的文化和思想素质,能成才报国,以这个形象激励其他残疾人,也获得千千万万人的理解和尊重。再有,外语和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广的专业,且适合残疾人士学习。考虑到残疾人大多经济上有困难,学校不仅不能收学生任何学杂费,还应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经过一年的时间,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1994年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成立。
桃李感怀】
是严父又是慈母
记者采访了毕业于该校的孟晖。他告诉记者,他来自江苏。他虽自小双腿不能行走,但很努力学习。3次通过高考不被录取以后,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残培”的报道,便收拾行李独自来到广州。孟晖说,卢校长对待学生很严格。他刚来就被要求参加入学考试。卢校长发现他成绩优秀,便安排从二年级学起。卢校长采用了大学本科非专业英语教材,为让同学们掌握好课程,他安排了3100个学时的内容,比普通大专规定的1800个学时要多得多。
孟晖介绍,不少已毕业的同学在大酒店、银行等单位工作,生活不错。有一位女同学,在卢校长的培养下,已经考上了中山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而他在毕业后,被卢校长邀请担任学校辅导老师,同时卢校长辅导他考研究生。卢校长在学业上要求严格,但在生活中“心很软”,对学生很爱护。平时学生们犯了什么错误,老师或者班干部忍不住会责备或给相应的惩罚。但给卢校长遇上了,他会请犯错的学生到自己办公室里,温和耐心地开导,从不责罚。
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非常尊重卢校长。他们中最流行的话是“怎么样都要保护好他,千万不能让他为我们担心”。有的同学还说,校长自己都病得这么厉害,还总想着同学们。卢校长说话完全靠“电子喉”发音,很不方便。但他非常喜欢和同学们聊天,常主动和他们交流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而同学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
本报记者 何文宣 叶子 通讯员 温广平
明星心声
愿学生弃拐杖变强者
接受采访时,卢校长告诉记者,“残培”从建立到现在,得到许多单位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海珠区政府。今年,海珠区政府将两所拆迁学校的原址拨给“残培”使用,这使它可以多容纳近一倍的学生,使更多有志成才的残疾人有受教育的机会。
卢校长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生的拐杖扔掉,让他们成为强者,凭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何文宣 叶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