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主要死亡“杀手”是什么疾病? 艾滋病?不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是NCDs(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称“慢性病”,其最主要的4种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慢性病是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和残疾原因。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估计,1999年,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死亡率的近60%,共有3170万例死亡,其中77%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带来的疾病负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3%,其中中低收入国家占85%。 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快速增长和疾病负担日益增加,应该如何应对?近日,全球非传染病(NCDs)预防控制论坛在上海举行。全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论坛是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关于研究慢性病防制策略、政策开发、技术咨询以及推行慢性病防制规划的高层会议。此次会议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启动全球非传染病论坛后第一次在日内瓦总部以外举办,可以说意义非凡。 在会议间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凡女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威胁健康的头号问题 记者:健康是广大百姓越来越关心的事,为何说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问题? 吴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准迅速提高。2000年中国人口的期望寿命已经超过73岁,围产期妇女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问题,它表现在几个方面: 大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成为死亡“杀手”,50年代,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因素有传染病、自然死亡等,而在2000年,死亡杀手的前五位中,慢性病占了4个,它们是:恶性肿瘤、脑卒中(中风)、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2000年,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83%,而在50年代,这个数字只有31%。 患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迅速上升,在恶性肿瘤中,肺癌、肝癌、乳腺癌和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较快,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50年代末,中国高血压病患病人数累计有100万,而到90年代末,患病人数累计高达1亿,患病率高达15%。糖尿病在80年代初患病人数累计200万,到90年代末迅速增加到560万。 慢性病的危险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危险因素累积起来,20、30年后病人将会增多。 当然,慢性病并不可怕,过去30年的研究证明,通过在国家卫生政策中使用一整套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策略的综合方法,大多数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就在身边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慢性病在中国日益增多? 吴凡: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关,主要有几项: 烟草——这个问题在中国相当严重。吸烟人数在上升,开始吸烟的年龄在下降,烟民每日的吸烟量也在上升。中国有3.2亿的烟民,每年还在以2%的速度增加,在中国每天有2000人死于烟草这个杀手。 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问题不仅在中国城市,而且在中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农村变得日益严重。合理膳食要求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中,来源于脂肪的热能比例不能超过30%。而在中国部分城市,这一数字高达35%,在部分农村,这一数字接近30%。日子变好了,但是传统的合理膳食的饮食模式最好还是能够坚持。 缺乏体育运动——现在最注重运动的是老人和孩子,而大部分的成年人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之余缺乏足够的体育运动,他们出门有出租车或私家车代步,上下楼有电梯,原先骑自行车、走楼梯等被动运动也都大为减少,更不要说每天坚持20分钟,心率加快、微微出汗的主动运动了。一份部分城市的调查显示,每天进行主动运动的成年人不足20%。 中国的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慢性病的发生,深刻影响中国人的健康现状。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有许多小城镇诞生,农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过上了新生活,但是,生活质量的基础是健康的体魄,不管生活如何改变,也不要抛弃原先那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勤劳爱动的生活方式,因为这些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慢性病防治策略 记者:慢性病对社会经济有哪些负担,对付慢性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防治? 吴凡: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方面,患了慢性病,对个人来说,不能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造成了每天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寿命的损失;对国家来说,它耗费了许多资源,从1989年到199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平均每年上升20.9%,慢性病则上升21.58%,超过了总费用的上升速度,预计到2010年,慢性病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将超过30%。这是直接费用,还有间接费用,由慢性病引起的失能、早死等损失每年数以亿计,威胁着劳动力人口为国家创造财富。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要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需要大量健康人口努力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日益上升的慢性病患病率不光是一个卫生问题,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慢性病的问题业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成立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由于与慢性病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的日渐流行,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光靠卫生政策和卫生部门,而应发动社会力量,多部门合作综合防治。在卫生界内部,应当采取预防和临床相结合的综合防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特别要关注高危人群。 健康误区需要纠正 记者:人们在健康观念上还有哪些误区需要纠正? 吴凡:许多人认为,大部分慢性病,比如糖尿病等都属于“富贵病”,是发达地区的人们容易得的。这是错误的,慢性病不是“富贵病”。早在70年代,慢性病就在世界许多不发达地区占了大头,在这些国家中,慢性病的发生迅速转向社会经济层次较低的人群,加剧了他们的贫困,并给卫生服务带来了更大的负担。与此同时,不发达地区要受到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压力,给公共卫生和国家发展带来了明显日益增加的负担,这一问题在中低收入地区更为严重。因此在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同时,必须开展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有一些人对慢性病抱有侥幸心理,不相信科学数据,不能用科学思维指导生活。他们会说,看,某人吸烟30年什么病也没有。事实上,科学数据证明,吸烟的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的高出7倍。当然,也的确存在吸烟多年什么事没有的人,这就是慢性病的复杂性所在,它与烟草、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等相关危险因素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而且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比如吸烟多年没得病的人,也许他同时吃了许多蔬菜水果,也许是他的遗传基因起了一定作用。 可以说,慢性病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改变也非一朝一夕,如果每个成年人能从我做起,养成健康生活的各种习惯,并互相监督,尤其父母要用潜移默化的言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让青少年能够远离造成慢性病发病的各种因素,那么,全家人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将不会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