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人。 征服美国 宋美龄在外交舞台上的最大表现,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 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一行赴美后自海德公园搭乘火车于下午5时10分抵达华府联合车站,车站内外万头攒动,挤满欢迎人潮。白宫以国宾之礼欢迎蒋夫人,2月18日,可说是她生命史上的一大日子,她要在众议院发表一篇相当重要的演说。她必须把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情况,生动地介绍给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以唤起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与更进一步的支持。 罗斯福夫人陪同宋美龄至国会,议员席和旁听席座无虚席,她向鼓掌欢迎的参议员微笑颔首。 宋美龄在参院的演说,举出了美国飞行员杜立德上校1942年4月率队轰炸日本后,数名飞行员在回航时降落我国山区获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如同回家。她说:“余在贵国度过余身心长育之时期。余操诸君之语言,不但操诸君内心之语言,且操诸君口头之语言。故今兹来此,亦有如见家人之感。” 宋美龄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有时会有近五分钟的掌声。她在结语中的一句话,获得了满堂彩,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众院议事厅爆出了历久不歇的掌声,一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宋美龄差点让他掉下眼泪。 隐居海外 上世纪50年代宋美龄依然是对美外交权威,但政治权力显然已逐步受挫。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行前发表三千字的《书勉全体国人》。1995年适逢二次大战结束50周年纪念,宋美龄应邀重返国会山庄接受致敬,并发表简短谈话。此次华府之行使垂垂老矣的宋美龄重温了一场遥远的旧梦。 宋美龄于1975年9月移居纽约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孔祥熙所购置的长岛蝗虫谷巨宅,然因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气逼人,交通又不便,如遇大雪,顿成与世隔绝之孤岛。90年代后,宋美龄以曼哈顿一栋老公寓9楼为家,这栋15层楼公寓面对公园,临近东河,颇有闹中取静之优。宋美龄颇为满意,住在第五大道公寓的孔令仪和她的夫婿黄雄盛亦便于就近照顾她。 蒋介石过世后,宋美龄就如同一株“失根的兰花”,在台北、纽约两地漂泊。其实,对一生浸润于荣华富贵和享受无上权力的宋美龄来说,住在哪里都一样,权力没有了,“吾土吾民”的观念也就淡了。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在美国成长、受过完整美式教育的人,落户“新大陆”显然远比住在风风雨雨的台北还要舒适、愉快。台湾已非久留之地,何妨乘风远扬,终老异乡。 宋美龄在纽约的晚年,因孔令侃、孔令伟和孔令杰三个晚辈的相继辞世,不免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寂寥之感。但她虔诚信教,平日与《圣经》为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驾驭生命中的风浪与波折。她偶尔接见访客、逛逛公园、参观画廊。 身后将葬在纽约 宋美龄曾经通过外甥女孔令仪表示,身后想葬在纽约,遗体不运回台湾,而将葬在纽约州北部“芬克里芙”墓园的专用室内墓地。 平日在纽约照顾宋美龄的宋美龄外甥女孔令仪表示,宋美龄晚年深居简出,平日除了读《圣经》之外,不太见客,并减少公开活动,她喜欢一个人静静欣赏以前画的国画,回味往事。 孔令仪说,宋美龄希望自己身后想葬在纽约,不要把遗体运回台湾。 宋霭龄之女孔令仪,人称“孔大小姐”,也已80多岁。她说,自己曾在南京和宋美龄同住五年,比两个儿子还亲。孔令仪说,宋美龄的至亲和同辈好友,近年相继过世,特别是在张学良去世之后,宋美龄更显落寞。而且,可能受到基督教影响,宋美龄对自己的往事不愿多提。 本报综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