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庞大、积弊重重的亚洲所取得的任何一个进步都将是世界性、历史性的事件,亚洲的繁荣将使整个地球都会变得轻松一些。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本次论坛年会非常明智地提出亚洲的发展必须是共赢式的,亚洲各国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彼此提携的地区发展观之下,才可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并形成强大的地区竞争力,使亚洲的整体地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得到提升。但这种共赢观,仅仅是国家的共赢观,而另一个不应当被忽视的主角──亚洲人民,特别是那些年轻的、贫困的人口在论坛中却似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笔者所理解的“亚洲共赢”,不仅是国家的共赢,也应当是人民的共赢,亚洲人民应当成为亚洲发展成果的真正主人。 亚洲的发展应当以人民、人性为中心。如果亚洲的发展伴随着的是贫富悬殊、失业增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道德沦丧、生态恶化,以及人民的声音无从表达,国家间敌意的增长,那么很难说亚洲实现了“共赢”。 此外,笔者所理解的“亚洲共赢”,还应当是亚洲与世界的共赢,换言之,亚洲的利益共赢框架应当是开放式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本次论坛上提出:亚洲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亚洲。他还表示,亚洲的发展应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借鉴先进的发展经验。事实上,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代表不仅仅是亚洲人,也包括来自世界其它地区的精英人物,包括世界经济论坛的主席施瓦布教授,这说明博鳌亚洲论坛也是一个推动亚洲与世界互动的舞台。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博鳌亚洲论坛不仅仅应当探索面对全球化亚洲应当怎样发展自身,还应当认真思考亚洲在世界上的价值所在,或亚洲能为这个世界贡献出什么。我们亚洲人应当有开创人类历史上的“亚洲时代”的进取心,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实现充当“世界工厂”、为世界提供“所有产品”,还应当在人类的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为世界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当我们说“希腊时代”、“文艺复兴时代”时,里面包含着对其原创性的精神遗产的诸多认可。亚洲目前向世界输出的更多是廉价产品,亚洲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功课。但从形势、趋势上看,亚洲人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性机遇正在到来,而博鳌亚洲论坛,只要继续坚持其非官方、非营利、自由表达的公共论坛性质,那么也有可能做出自己独到的贡献。 (作者 庄礼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