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方新报》驻湘潭特派记者唐志军报道 从9月6日起至昨日止,湘潭市文物考古专家在湘潭县境内先后挖掘出两座战国古墓,并从中挖掘出玉璧、印章、青铜剑、陶豆和铜镜等随葬物品。这一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有效地填补了湘潭历史记载的空白,尤其给考古工作者对湘潭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据了解,文物发现处位于湘潭县易俗河镇,发掘的1#墓墓口长3.3米、宽2.3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南方土质腐蚀性强、高温潮湿的环境影响等因素,棺内的尸体和随葬的服饰、木材等有机物均已腐烂,仅留下陶器和玉器。棺上曾经还有彩绘,只因棺腐烂变成泥土,彩绘均附在泥土、陶器和棺上。从发掘的玉璧看,玉璧两面都有谷文,且做工精美、材质精良、手感细腻、保存完好;从发掘的玉印章看,材质纯洁、磨制精美、光滑、有钮有穿,并刻有两个字。湘潭大学研究考古学的何承恩教授现场考证,玉币上的第一个字为“金”,另一个字已残缺难以辨认。据判断,玉印章为战国时一位金姓人名印章。该人等第属于当时战国时有地位和身价的“士”人。2#墓因挖掘时塌方严重,考古人员无法按正常考古程序进行。但较1#墓穴,它的规模较小,随葬物品也都是一些日用陶器,判断其社会地位是一介平民,其职业是战国时的兵士。 据湘潭市文物处副主任盛兆华介绍,历史上湘潭正式建县是在唐朝天宝年间,距今约1200年历史。而此次发现的这两座距今2000年以上历史的战国古墓,对研究战国时湘潭的历史、有效填补湘潭历史文献空白,都将产生重大作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