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李薇薇、孙承斌)报嫂、月嫂、护嫂、保洁嫂……由妇女组成的各类服务队伍已成为社区的一道景观;小饭桌、净菜社、托老所、幼儿园……种种社区便民服务实体里,闪现着妇女们勤劳的身影——目前,全国各级妇联扶助下岗失业妇女领办的“妇”字号社区服务实体已达7万多个,在社区就业的妇女占再就业妇女总数的40%。 记者日前从全国妇联了解到,各地妇联把家政服务作为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主渠道,大力发展“妇”字号社区服务实体和服务网络,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妇女再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宽。 市设“中心”、区设“站”、街设“队”、居委会设“点”,通过这四级联动,条块结合、连锁经营的社区家政服务网络正在形成。武汉市建立的512个家政服务组织覆盖了全市各城区,5000多名巾帼社区服务员常年活跃在武汉三镇。 保质量、上档次、创特色,越来越多“妇”字号家政服务靠规范化管理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如常州“月子保姆”公司、苏州“好阿姨”服务中心、郑州“阳光午托服务部”、济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中心等,都已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青岛市妇联创办的“爱心大姐”服务社已发展8个分社,与50多个社建小区、医院联网,累计安置下岗女工上万人,为青岛3万多户家庭提供服务,成为全市最大的再就业群体和六大服务品牌之一。 在发展家政服务的同时,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治安保卫、居民管理等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也都活跃着下岗妇女的身影,许多地方出现了“无失业女工居委会”。 此外,各地还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鼓励下岗女工到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创业。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沈阳、成都、厦门等地已有280万名下岗失业妇女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安徽省组织妇女劳务输出14万多人,江西、湖北、黑龙江和江苏等地还有10万余名下岗妇女从事种养和林业开发,涌现出一批“田野创业明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