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评:多给农民工一点爱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20日00:26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报载,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越岭地段,高寒缺氧、最低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但甘肃省东乡县在这里务工的80多名农民工却感受到浓浓的暖意。他们十个人住一间帐篷,里面生有炉火,床上统一配备了电热毯和被褥,每天都能吃到免费供应的可口饭菜。用工单位还免费发放抗缺氧保健药和提供氧气。一位农民工说:“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他们待我们像亲人。”
近日读到的这条新闻,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非典期间参加小汤山医院建设的民工享受住宾馆待遇的事。这虽是农民工在非常时期得到的“非常待遇”,但也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地位的一种肯定。非典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北京等地高校学生农民工就地学习务工。据说农民工大受鼓舞,奔走相告。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中央文件第一次将农民工和大学生相提并论,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无形中提高了,心里热乎乎的。农民工渴望得到社会认可与尊重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乃至“民工潮”涌,是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20多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民工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提高,摈弃了过去沿用多年的“盲流”的称谓,还农民工以应有的社会地位。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就要补齐农村这条“短腿”,就要加快城市化步伐,就要减少农民。这就决定了农民工现象必将长期与城市化进程相伴。
不谈大道理,就从城市运转和居民的日常生活说,人们也能感受到农民工的作用。从城市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到城市的清洁卫生、垃圾清运,再到居民的房屋装修、家务劳动、接送孩子,乃至吃早点、理发、洗衣、修自行车、修鞋、卖废品等等,哪一样离得开农民工呢?每当过年过节,大批农民工返乡,城里人都会感到生活的不便。农民工之于城市不是万能的,但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离开农民工是万万不能的。这并非夸大其辞。
再说,城里人、乡下人人格是平等的,城里人、乡下人都是中华儿女、兄弟姐妹。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做小买卖,只要守法,靠自己的辛苦劳动、干脏活累活挣点钱是完全正当的,并不低谁一等。他们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便利默默无闻地作贡献,他们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城市居民应当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绝不应当因为他们没有城市户口而歧视和看不起。
现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了,各种歧视性、限制性规定正在清理之中。在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别忘了多给他们一份理解、关心和爱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