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走进“非典”病区--记佑安医院的白衣天使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20日19:04 人民网 |
|
|
因患非典型肺炎,经过北京佑安医院的精心治疗,痊愈出院的小石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佑安的白衣天使太好了,也太不容易了,真应该好好写写她们。
带着小石的嘱托,在护理部陈东主任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佑安医院专门收治非典型肺炎的感染科,感受来自天使的爱心呵护。
走进感染科病区,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紧张、忙碌的气氛。清洁、明亮的走廊里,护士们奔忙的身影不时穿梭着,厚厚的隔离衣、隔离鞋套、口罩、帽子、眼罩,即使是熟悉的同事,也只能从个头和声音上区分彼此。这里的护士和人们印象中的燕帽、白裙完全是两个形象,然而,她们所付出的牺牲、辛苦和奉献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她的婚期因非典推迟
见到护士小王时,她身着严密的防护服,正在俯身为一名重症患者吸痰。今年26岁的小王,身材修长,是个漂亮姑娘。2月6日做完婚检,原打算4月份春暖花开时举办自己的婚礼。然而,3月初突然接到命令,到感染科护理“非典”病人,爽快的小王没有丝毫犹豫,跟未婚夫打了个招呼就上岗了,而且一干就是一个月,每天几乎都是早八点上班晚八点下班。院领导为了照顾她们,特意安排每天6小时工作制,但为了病人,她和她的同事几乎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直到现在,未婚夫仍在期盼着她哪怕腾出一点点时间一起去领结婚证。可不善言辞的小王只是隔着口罩对我说:“结婚早一天晚一天,比起抢救病人的生命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等到我们战胜‘非典’后,我再和我心爱的人牵手走上红地毯,那样我会感到更加幸福和欣慰。”
如今,还在“非典”病区里奋战的小王不得不向后推迟婚期了。
五旬护士一天推氧气1200公斤
护士赵大姐正在费力地向病房推着氧气瓶,因为有呼吸窘迫的患者正在用着呼吸机,因而氧气的用量就特别大。赵大姐告诉我,为了有效地避免疾病传播,减少更多的人进入病区,护士承担了更多工作范围以外的工作。一桶氧气重60多公斤,一天就要推20多桶。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年近50岁的赵大姐如今又学起了营养配餐,她每天根据患者的病情,一一征询病人的意见,逐个给他们订餐,遇到正在吸氧的病人,她还要一口一口地给病人喂饭……
护士褚大姐更是让我感动,她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毅然将生病的婆婆送到了大姑姐家。爱人在首钢工作,三班倒,女儿20岁,边学习边工作,现在妈妈不能回家了,她就担起了不少的家务。感染科的病房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每天护士们要将清洁的水,一桶一桶提到病房供患者使用,再将污水、污物消毒后排放,每天如此,其辛苦可想而知。然而她们的信念是:为了“非典”患者,我们会不顾一切地努力。
关爱在病房荡漾
我在隔离区遇到了患者小张,他是半个月前因感染“非典”,来佑安医院接受治疗的。
小伙子现在看起来精神好多了。小张告诉我,得病之初自己的心情特别不好,很有顾虑,家人也不在身边,多亏了这些医生、护士,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给我们治病的同时,还不断地开导、宽慰我们。护士每天都会走进病房很多次,和我们开玩笑,为我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不断地鼓励我们战胜疾病。
如今,经过治疗的小张就要出院了。他说:等到出院后,一定来医院看看这些照顾过他的护士,因为她们每天戴着口罩、眼罩,还没见过真实面目呢!正聊着,护士小刘边为他测体温,边和他聊着:“再坚持几天就出院了,你真的很坚强。”看着医患之间和谐的交流,我感觉关爱就在病房荡漾。
她们将不辱使命
佑安医院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已经和“非典”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考验着这些年轻的白衣战士。
“非典”病人的治疗要求非常严格,100毫升一瓶的液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为患者输完,护士就要坚守在病房里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的病人输液治疗要到深夜才完成。激素治疗的患者房间,一天要进行多次消毒,一方面保护病人,同时也防止病菌传播,护士的纤手被消毒液泡白了、脱皮了,脸和暴露的皮肤被紫外线灯照红了,起了皮疹。为病人做雾化吸入、打针、发药、吸痰、拍背,这一切都要求护士要面对面地和病人接触,她们没有退缩。
孙焕琴护士长告诉我: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虽然工作量很大、很辛苦,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大家很勇敢,配合得也非常默契。因为我们捂得很严,所以只能靠眼神、动作体会彼此的需要。我们唯一的信念就是,早日控制“非典”,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和责任。
当我从隔离病区走出来时,摘下口罩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特别舒服。然而,那些医生护土,每天要6小时、8小时,甚至12小时戴着双层口罩工作,加上紧张、忙碌,有的护士累得虚脱了,但她们还坚强地面对着病魔。正像陈东主任说的:在疫情面前,她们是无畏的战士。(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来源:新华社 2003年4月20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