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新闻 >>国内>>南丹“7-17”漏水事故开庭审理>>最新消息
《焦点访谈》播出南丹矿难事故调查全过程(图)
2001年9月1日13:10  华商报

图为事故发生后,滞留在矿区内的矿工

  8月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随事故调查组赶赴广西南丹,目睹了南丹矿难事故调查的全过程,并于昨天在《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2001年7月17日,在广西南丹拉甲坡矿发生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指示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中央调查组、国务院调查组先后赶赴南丹,深入调查事件真相,到昨天为止,南丹事故的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两次爆破震穿隔水岩一矿透水殃及六个矿

  中央调查组会同广西自治区现场工作组,会同水文地质方面的爆破专家,经过23天的调查取证,昨天终于查清了“7·17”南丹特大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据调查,事故发生在拉甲坡矿井下9号井标高-166米平巷的3号作业面,由于实施违章爆破引发了事故。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张宝明介绍:7月17日凌晨3时40分,拉甲坡矿明知作业区域存在透水隐患,不但不采取防范措施,而且继续冒险组织作业,在9号井标高—166米平巷处的3号工作面,在不到1个小时内,两次实施爆破,使位于下方的恒源矿受淹老塘与上部的3号工作面之间0.3至0.4米厚的隔水岩体产生脆性破坏,积水在强大水压作用下,击穿隔水岩体,形成一个长径3米、短径1.2米的椭圆型透水口,高压水大量涌入3号工作面,并迅速流向连通的其他巷道,先后使拉甲坡矿3个工作面、龙山矿2个工作面、田角锌矿1个工作面被淹,许多来不及跑掉的矿工就遇难了。总的遇难人数是81人,其中找到了遇难尸体80具。

  据国务院调查组事故原因小组副组长杨富介绍:龙山矿的2号工作面和5号工作面作为采矿,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井下巷道纵横交错,互相联通,造成一个矿井透水,殃及毗邻多个矿;一个矿井遭灾,多矿井都会死人。这起事故就是因为乱采乱挖所致。

  矿上拿不出像样的图纸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8月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组跟随中央事故调查组赶赴南丹,目睹了调查的情况。在调查的紧急时刻,这里的龙泉矿冶总厂对于透水的拉甲坡矿缺乏详细的资料,拿出的图纸连专家也看不懂,7个被淹矿井海拔高度也都各有标准,在排水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本无法准确对它们的水位进行比较,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事故调查和寻找失踪矿工的工作必须要迅速排除出事巷道的34万立方米的积水。通过调查组的紧张协调,广西省从贵州、重庆等地调来矿伤救护人员和通风排水设备,使每天的排水能力由原来的1万立方米,增加到4万多立方米。

  随着积水的逐渐下降,抢险调查组要一次次深入井下,细致寻查失踪人员,清理遇难矿工的遗体。南丹事故的7个矿井都在地下100多米的深处,往返一次需要几个小时。井下高温难耐,加上尸体腐败的异味,每次参与救援的工人往往只能连续工作几分钟。

  经过20多天的艰苦努力,南丹“7·17”事故涉及的7个窿口,总容量达34万立方米的积水全部排干,34万立方米的抽排水任务全部完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终于水落石出。调查发现,这次事故中的拉甲坡矿管理极为混乱,打着探矿的名义,一直进行着非法开采,在南丹像这样非法开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井还有302个。

  地方管理的混乱由来已久矿上竟有非法“生死合同”

  据国务院调查组事故原因小组技术组组长金克宁介绍说: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矿井一直存在着多矿主、多井口、无秩序、无规划的开采,对矿井的管理没有规章制度,没有措施,造成的井下事故无人负责。并且,矿主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降低成本、互相攀比、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及矿山、矿工的安全,这些都成为酿成这次事故的历史成因。

  其实,地方管理的混乱由来已久,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南丹就走上了靠矿吃矿的道路,从1991年至1999年,南丹的矿冶生产以每年105%的速度迅速膨胀。但是,当地政府对当地高度危急的安全监管却没能落实到位。

  据国务院调查组事故原因小组副组长杨富介绍说:此次发生事故的7个矿井本身都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且对毗邻的其他矿井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少数人以忽视安全获得暴利,但更多的人负出的是沉重的代价。

  记者在南丹采访时见到了一位老太太,她的3个亲人在这次事故中全部丧生。在这位老人的家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份生死合同。合同中约定,如果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矿上一次性赔偿2万元。事故发生后,矿上也就是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

  官商勾结瞒报事故中央彻查追究责任

  据遇难矿工的家属介绍:南丹矿井透水事故发生后,矿主对他们说,如果说多了,对他们不好。并要他们不要讲出去,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讲。

  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矿一工人说:矿主讲了,要是谁告诉记者说黎加西是矿长,查出来了要砍断他的脚、打死他。所以当时的民工、职工都不敢说话,连门都不敢出。

  在当地,用钱买平安,是各矿主的一贯做法,只要能瞒住上面,大规模的非法开采就可以继续进行,而当地政府的一些人和矿主串通一气,隐瞒事实真相。

  据广西电视台记者万亿介绍说:“所有的矿工及其家属见我们时都非常害怕,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采访,矿主及其全副武装的矿警将记者要采访的矿工强行拉开,拒绝采访。我们记者找到县委县政府的时候,被告知领导都去开会了,学习的学习,考察的考察,都不上班。而县新闻股的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一口否定有事故发生。”

  对记者是这样,对上级政府的质询也是这样

  7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收到了这样的一份汇报:汇报中说,目前有关南丹发生特大透水事故的报道纯属传闻。事件被披露后,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8月3日率中央调查组赴南丹调查。8月8日,国务院又派出8个部委,42人组成了调查组。

  国务院调查组组长张宝明介绍说:拉甲坡矿发生透水事故后,原来的县委书记、副书记、县长、副县长一起隐瞒事故,不往上报,前后一直瞒了15天。这次中央调查组和国务院调查组的调查,已经彻底把他们瞒报的事故调查清楚。

  国务院调查组在详细调查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对有关责任人提出了处理建议。昨天,原龙泉矿冶总厂总经理黎东明等11名犯罪嫌疑人及原南丹县委书记万瑞中、原县长唐毓胜等4人已被依法逮捕,与事故相关的渎职、贿赂及涉黑问题仍在调查中。

  据了解,广西南丹新任县委书记李新华已上任,他把南丹“7·17”特大事故称为通天大案,他表示,依照事实和法律对此案查清和严惩后,要把这一事件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干部和群众。

  广西南丹的重特大事故是极为沉重的,但事故的背后带来的思考更为沉重。几年来,广西南丹的乱采乱挖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许多矿工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要求,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后,有关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并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迅速如实地发布事故消息。但是在南丹事故中,某些责任人却在尽最大的努力隐瞒灾难。现在事故的技术原因已经水落石出,对于事故隐瞒的真相以及与事故相关的涉黑腐败问题也在加紧调查,相信不久也会真相大白。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留言: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1、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8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精彩短语推荐:
  • 搜狐短信魔法宝贝—300条存储大容量,强大功能得心应手!还可以邀请她/他组成情侣宝贝双栖双宿!

  •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的所有不平凡,却没……发送言语>>

  •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艳福多多,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东摸西吻浅呻吟,左拥右抱……发送言语>>

  •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国内版热点话题

    一美国人深圳耍流氓 大巴上扒妇女衬衫朝里看(图)
    5年反腐成绩显著,查处省部级贪官19人!
    武汉再砸一辆大奔 人大代表认为将使事态陷入僵局
    政协委员杨春时建议让一亿农村小学生免费上学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