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发展“全线飘红” 中国经济明年又将如何?
| |
| |
2002年12月11日17:24 《中国新闻周刊》
| |
|
|
| 中国今年经济发展“全线飘红” 井韦 摄
7%~8%的增长速度,将贯穿21世纪最初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考虑到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个别年份升到上限9%,降到下限6%均可视为正常发展
在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国国民经济被国内外人士众口一词称为“一枝独秀”,今年GDP增长率达到7.8%基本已成定局。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2002年即将走过的时候,中国经济学家们给出的预测是: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仍可以保持不低于2002年的发展速度。
中国速度:7~8%对于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发展趋势,英国著名的经济预测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汇总17家全球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市场分析机构在2002年8月份作出的预测,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平均值在7.7%。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尽管情况并不十分明朗,但国内外专家都认为,2003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继续好转,这将有利于中国继续保持进出口的稳定增长。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持续近20年的高速增长,1978年~2000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同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的高增长以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减速的过程。
刘国光说,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约平均10%左右,过渡到1998年~2001年的7%~8%之间,这一趋势将左右21世纪最初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考虑到国内外发展条件的变化,个别年份升到上限9%,降到下限6%,均可视为正常发展。
六大条件决定经济速度
2002年是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百甫说,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将是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他分析,这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原因: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中国稳步地渡过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及各项社会指标进一步发展等。
陆百甫认为,今年的整体状况较好,但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有些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不稳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有关专家分析,明年中国宏观经济能够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主要条件为:
首先,宏观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很多学者都认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陆百甫说,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特征,需求的内在自主增长机制还未形成。2003年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内需的稳定增长,不能有所减弱。
齐建国认为,2003年的增长将更加依赖内需的增长。目前的有效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调整各个层次的结构,适应和引导生产力发展方向,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据初步计算,2002年上半年中国内需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8%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主任汪同三认为,只有依靠内需增长,才能有效防范外部风险,保持自身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所以,宏观经济保持稳定适度的快速增长,仍然应该立足于靠有效扩大内需来拉动。
其次,明年要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也应考虑“淡出”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未到完全推出的时候,在继续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调整国债投资方向,重点转向社会安全、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贴息扶持、对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进行支持、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容忽视。陆百甫指出,目前就业、再就业的人数下降了,引起的社会问题加大了,主要是年轻人的就业要求增加以及一些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就业难度大。齐建国说,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必须把扩大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另外,金融政策要转向更加积极松动的方向,变被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动促进经济增长,如加大对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创造条件。
还有,要继续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陆百甫指出,2003年应重视发展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认为,住房、通讯、轿车、教育将成为推动城镇消费市场的四个热点,这种趋势从今年开始越来越明显。
最后,要发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汪同三分析,在目前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搞好宏观调控。为此,必须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强金融货币政策对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调控作用;适度加强货币政策力度,以代替财政政策的作用;使用适当的财政政策手段为货币政策提供操作工具,促进金融创新。在目前条件下,可考虑将国债发行的全年总量控制逐步转变为年终存量控制,为货币政策通过国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更大空间。
汪同三认为,如果2003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仍可以保持7%以上的水平,甚至略高于今年。
作者:阮煜琳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68994602)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