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查 车上有俩“疑似非典” 转自搜狐 古蔺湾潭距离成都452公里,离贵州边界不到100米。为了在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病人,守住四川的南大门,从5月5日开始,川南狙击SARS的第一关从叙永县龙安桥前移到了川黔交界的古蔺湾潭。 转自搜狐 30小时,新检疫站迅速建成 转自搜狐 5月1日,省有关部门决定,原设在叙永县龙安桥的留验站前移到古蔺县与贵州交界的湾潭,以快速反映返川民工有关情况。次日,省交通厅运管处处长刘成福、卫生厅保健处副处长陈运等人组成协调小组赶往泸州,着手组建新的检疫站。 转自搜狐 从叙永到湾潭,要翻过两座大山,群山环抱的湾潭每到傍晚就开始起雾,自然条件恶劣。5月3日,协调小组成员召开现场会,决定将一幢修在路边、距贵州边境只有100米的一个食宿点租下来,改建成交通检疫站。经过30个小时通宵达旦的施工,5月5日清晨,检疫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地杜绝了从入川边境到叙永县龙安桥这一约100公里路段出现检疫空白。 转自搜狐 2万乘客中查出两疑似病人 转自搜狐 作为从广东方向入川的第一站,湾潭检疫站面临着繁重的任务。绝大多数从广东方向回四川的客车都要经过这里。交通高峰时期,每天经过检疫站的客车有60个班次。49名从抽调来的工作人员,组成4班24小时轮流值班。 转自搜狐 按要求,检疫站必须做到,每辆车的检疫时间不超过20分钟,车上乘客的信息资料发出不超过2小时。为加快检疫进度,检疫站制订了规范检疫流程:乘客下车先填表,再凭表测体温,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而 乘客名单将在2小时内传真到他们各自所在市州,确保乘客到家之前,当地已做好了检测准备。 转自搜狐 5月15日至21日是检疫站压力最大的日子,协调小组组长刘成福的手机响个不停,每天都要发现好几个发烧病人。从5月5日到5月24日,检疫站累计检疫20761人,从中筛出两个疑似病人,17名医学留观者在医院留观,1155名接触者留验。“检疫站是第一道防线,留观点负责密切接触者的留验,医院收治非典病人、疑似病人和医学留观者。他们就像是3把筛子层层筛选,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病人。”副组长陈运说。 转自搜狐 本报记者 刘瑶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春熙路拦截发烧小女孩 转自搜狐 16时45分:110接到拦截令 转自搜狐 16时45分左右,110指挥中心接群众报警:“一辆途经春熙路的98路公交车上有一女孩发高烧!”疫情就是命令,110指挥中心迅即向沿线警察下达了围堵指令。 16时50分左右,一辆车牌为川A010229898的公交车刚刚停在春熙路公交站台上,两名骑着摩托车的警察风驰电掣地赶到,将这辆公交车拦下。 转自搜狐 16时52分:春熙路路段紧急戒严 转自搜狐 16时52分左右,从总府路川宾路口到科甲路口整个路段开始戒严,所有汽车禁止通行。这时,几名身穿防护服的警察赶来增援,对围观群众进行疏散。 转自搜狐 在戴上口罩和手套后,两名警察冲上了公交车,找到了那名发烧小女孩,但此女孩性格怪异,极不配合,挣扎着企图逃跑。警察强行将其带下车,并吩咐车上的乘客暂时不能离开。 转自搜狐 16时53分:0急救车呼啸而至 转自搜狐 与此同时,此情况被报到成都疾控中心,并通报给锦江区疾控中心。3分钟后,120急救车呼啸而至。 转自搜狐 一赶到现场,身穿防护服的医生就给小女孩测体温,38摄氏度!马上带走。不料就在大家要把小女孩带上救护车时,意外出现了:小女孩突然挣脱警察的手,拔腿就跑!“快追!”几名警官和医生快速追去,追了大约100米后才追上小女孩,并将其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 转自搜狐 17时30分:春熙路路段大消毒 转自搜狐 锦江区疾控中心两名工作人员很快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初步对车厢消毒。 转自搜狐 17时30分左右,一辆从特勤二中队调来的专用消毒消防车赶赴现场,数名身着防化服的消防战士出现在街头,两名战士穿上橘红色防护服,扛起水龙头,对公交车和四周的街面进行彻底消毒。 转自搜狐 由于该路段地处闹市,消防战士的消毒工作引得很多人围观,这可忙坏了在场的警察,他们四处奔跑指挥围观群众离开。17时50分,消毒工作基本结束,消防战士为了避免工作服被污染,他们各自用消毒药水冲洗多次,才脱下防化服和防护服。此时,春熙路的上空飘散着一股浓浓的药水味道。 转自搜狐 18时,该路段交通恢复正常。 转自搜狐 全车乘客统统登记 转自搜狐 事发后,98路公交车所属的公司、春熙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迅速赶赴现场,配合消毒工作。记者看到,由于现场指挥得当,此事没有在春熙路上造成恐慌。在公交车上等候消毒的10名乘客无一人抱怨,极为配合地接受了锦江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登记。锦江区疾控中心将此疫情报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按此疫情立即派员赶到现场仔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认为现在不能诊断为非典。 转自搜狐 18时13分,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传来消息:通过检查,发烧小女孩不是非典病人,也不是疑似病例。由于小女孩是三无人员,需要留院观察。这时,被困在车上一个多小时的乘客才陆续离开。 本报记者 赵郁蒙 摄影 卢兴东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