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动物防疫体系完善 建450个疫情测报监测站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08日05:10 中国新闻网 |
|
|
中新网4月8日电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中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已建成相对完整的疫情监测体系。
据人民日报报道,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998年以来,为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入近20亿元。先后在23个省实施了动物保护工程;在6个省的部分地区建设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初步实现了疫病的区域化管理;在西部省份建设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以及在12个畜牧主产省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了市、县级防疫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动物疫病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了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的参考实验室以及国家疫病诊断实验室和外来病跟踪检测实验室;全国已建成300个疫情测报站,150个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
2001年以来,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川盆地、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吉林松辽平原和海南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目前成效较为显著。项目区动物疫病得到较好控制,生猪、家禽和大牲畜死亡率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在全国畜产品出口一度下滑的形势下,2002年示范区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畜产品出口总量达50多万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促进了畜牧业对外开放,为招商引资创造了安全、宽松的环境,成为畜产品竞争中的一个亮点,为区域内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商机。
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一系列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预防免疫、检疫、封锁、隔离、扑杀和消毒等技术措施逐步走向制度化。
2002年以来,我国对牲畜实行了免疫标识制度,通过对牲畜戴耳标,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动物免疫、饲养和用药情况,促进了免疫、检疫工作的开展,为疫情及时反馈提供了条件。在一些采用连续编码技术、实现一畜一标一号的地区,免疫标识制度为饲养环节全程监管、疫情信息反馈创造了良好条件。(记者夏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