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国乃至世界今年遭遇的重大疫情灾害。这是铁路部门有史以来经受的最为严峻的疫情挑战。每天开行四十多对旅客列车、日均运送旅客达六万多人次的柳州铁路局,正面对着把好非典及疑似病源蔓延的一道道关。“决不让一例病人走掉!”自4月20日开始,柳州铁路局各级党委带领职工迎难而上,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涌现出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 转自搜狐 “谁叫我是党员呢?” 转自搜狐 4月24日晚,为防非典忙碌了一整天的柳铁疾控中心疾病防治科主任石友盟,正准备离开办公室回家休息。突然,电话铃响了,是金城江疾控分部急报:南丹医院有一非典疑似病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石友盟下意识地看了看墙上的时钟,此时已是23时50分。疫情就是命令。石友盟立即通知单位的汽车司机,连夜赶往疫情地点。经过5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25日凌晨5时来到了南丹医院。只在汽车上打了个盹的石主任顾不上休息便立即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取证、消毒、隔离,一直忙到中午11时,当该病例被排除不属于非典病人时,她才放心地驱车赶回柳州。按说,石友盟该回家休息一会儿了,可她竟把办公室当作了“家”。因为,进出柳州站的列车不断地有疑似病人疫情报告,每接一次报告,她都跑步上站台与列车长面对面地接触。这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转自搜狐 记者在电话里问石友盟“累吗?”并让石友盟谈谈感受时,她很坦然。她从4月20日开始,至今就没好好地睡过一次觉。在她看来:这些都是疾控工作者应该做的,再说了,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 转自搜狐 “危急关头,党员就是不一样!” 转自搜狐 在这场灾害面前,职工们发现,平时那些显得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却大不一样。有危险,冲在前;防疫情,抢着上。 转自搜狐 4月22日,柳铁中心医院接到通知,要求立即成立“防治非典疫情巡视队”,对局管内的8趟重点旅客列车的49个班(组)实行一车一人巡视制,对非典疑似病情严防死守。 转自搜狐 一时间,全院有一百多名医务人员踊跃报名,要求参加巡视队。何端阳、徐湘锋、吴飞勇这三位明年就办退休的老党员显得尤为积极,用她们的话说: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就应该上。但不管怎么说,她们的请求院党委没有批准,毕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今年58岁的李旭辉找到院党委,说,“别看我年纪是大了点,可我身体好,免疫力强,让我参加吧!”一再请战之下,他成为5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巡视队里年龄最大一员。宣传、检查、防护、消毒……哪里有疑似病人出现,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转自搜狐 对进库旅客列车进行消毒,这对于柳铁防非典疾控中心的同志来说,是一些临时紧急任务。往往这个时候,又都是党员冲在最前面。4月27日晚8时,一个电话通知,要求疾控中心立即组织10名工作人员赶到柳州客技站对牙屯堡至柳州、永州至柳州的进库列车进行全面的消毒。此时,正是星期天的晚上,一下找来10个人是有困难。关键之时,共产党员陈胜泉、韩阳姣、周曼群首先来到单位,并分头通知能通知到的人。在不到半小时就组成了10人队伍赶到现场。面对两列长长的绿皮车,在没有照明灯的情况下,消毒人员背着40公斤重的消毒器械,在漆黑的车厢里凭借着微弱的月光,逐车厢进行喷洒消毒水。由于没有照明灯,给洒消毒药水工作带来了不便,有时药水甚至泄漏到工作人员的身上。陈胜泉的衣服被烧烂了、周曼君的裤子被烧坏了,导致了部分皮肤过敏,可就没一个人中途退场,大伙硬是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当完成两列车消毒任务时,时间已到了次日凌晨1点钟。 转自搜狐 “党员干部都不怕,我还怕什么?” 转自搜狐 4月25日,从北京西返回茂名的369次旅游专列从武昌发车后,列车长杨波接到报告:6号车厢里有3名旅客正在发高烧。正在该车上添乘的车队车长罗国悦立即赶到6号车厢,对三名旅客进行了体温测试,测试结果3人的体温均超过了38度。一场堵截疑似非典病源的战斗打响了。 转自搜狐 立即隔离疑似病人、全面消毒车厢、组织力量做好本车厢内的其他旅客的稳定宣传工作,一切都在繁忙而有序地进行着。负责6号车厢值乘任务、正在休息的入党积极分子王卫升得知消息后,也主动从休息车赶到现场。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投入到隔离疑似病人工作中,直至列车行到长沙站时把疑似病人交站为止。 转自搜狐 疑似病人交下去了,6号车厢还处于车内人出不来,外面人不能进的封闭阶段。可车厢内的50多号人要吃饭怎么办?于是,入党积极分子、餐车长梁兵想出一个办法:装好50多个盒饭集中放在一个纸箱里,待列车行至株洲站时,从站台上往车窗里送。而对被隔离在尾部的四个车厢的旅客,餐车服务员也采取走站台绕过6号车厢送到旅客手中的方法,从而稳定了乘车旅客的情绪。 转自搜狐 一切都在紧张中度过。当列车行至桂林时,长沙站传来了3名旅客疑似病人被排除的消息时,悬挂在全体工作人员和旅客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庆幸之余,大伙问起王卫升:“当时你不怕传染上非典?”王卫升回答:“车长、车队领导这些党员干部都不怕,我还怕什么?” 转自搜狐 正因为各个岗位上有着这么一批忘我工作的共产党员,他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筑起了一道道防治非典的雄关。 转自搜狐 本报记者莫小松本报通讯员韦炳材 转自搜狐 |